第三百二十六章 道門力量(1 / 3)

帳外浪潮聲、風聲交疊而來,仿佛回到了白石墩時過的第一夜,那夜萬事從頭起,心緒如海潮一樣的波動不止。

今夜,也是如此。

戚繼光的絕交詩就鋪在帳中箱櫃上,搖曳的燭光照映下,趙期昌一張臉平靜的出奇。

還是之前那個死結,若自己本身就存在於曆史,戚繼光這首絕交詩也是寫給自己的,那為何自己默默無名?

這件事情被淡化處理,連著自己、登萊諸將一起被時光、權力所抹除了?

還是自己決心反抗,卻有致命的要害被人抓住,猝然間失敗這才默默無聞?

如果是這樣,那自己存在這樣的要害麼?

有,他知道自己身邊有兩個致命要害,但是不是這兩個要害使得他突然間失敗,然後整個登萊將領被淡化處理?

兩個要害,第一是明知道張家是白蓮教殘餘,他卻故作不知,坐看隨張祖娥而來的陪嫁仆從們給張家傳遞家中消息,讓張茂能時時刻刻掌握自己家中狀況。

第二個要害類同,錦衣衛的暗樁明著的,暗著的已經進入軍中或家中,分不清到底有哪些人,隻能故作不知的同時緩緩試探,更憋屈的在於不知道這幫人在暗處,弄得趙期昌都不敢對內組織監察力量,對外更不敢安插眼線。

這就使得他自己戳瞎了眼睛,為的就是讓錦衣衛這幫人放心:我跋扈蠻橫,可是我單純、老實的要死……

沒有一支組織化的情報力量,對上張茂、乃至是各地根深蒂固的衛所家族,趙期昌先天被動。

說到底若有一支可靠的情報組織,何至於使得陳明心等人信馬由韁的闖出如此大禍?

若有一支可靠的情報組織來肅清內部隱患,有朝一日與朝廷反目,也不至於死的莫名其妙……這才是重點。

問題在於錦衣衛暗樁,人家明的暗的都有,除非一網打盡都喊來一起喝茶,拉這幫人一起上賊船外,趙期昌實在是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是的,他有第二條路,那就是接手青陽子手裏的道門力量。

隨著師弟藍道行在宮裏地位高漲,也因為弟子趙期昌隱隱有道門第一將的勢頭,使得青陽子在道門之中威望徒增。

各地道門與士紳一樣都是地頭蛇,再算上俗家弟子等江湖人、豪強、軍官,青陽子一輩子攢下的人脈,再算上道門對民心的凝聚、號召力……這些湊到一起,便以真武道宮為基地,組織出了一股龐大的力量,情報隻是其中的附帶罷了。

為了讓家裏吃不飽肚子的兒子吃飽肚子,或者為了讓兒子能習武認字練一身本事,隻要道門願意招納門徒,百姓別說把兒子送出來,就是將自己賣身給道門或別處,自己做奴仆給兒子湊學費都是常事!

這年頭,道士、和尚隻要是合法的,地位不比書生差。和尚大致與童生功名類似,道士更高一點,尤其是崇道的本朝。

因為道門與儒家的學識的高度重合,有一種居家為道出則為儒的說法,而道士又沒那麼多清規戒律,賦稅上又是完全的自由人,從法定地位上、社會風潮上來說,一個合法的道士,其地位與秀才類同!

若不是各地道門被道錄司以道籍數量限製住,以道門、佛門的影響力,那擴張起來的速度可以說是瘟疫一樣的快!

而現在的真武道宮還沒修建完成,算上藍道行從皇帝那裏討來的道籍,以及山東各處道觀掛靠轉移的道籍,還有幹脆就是雲遊道士掛靠自帶的道籍,使得真武道宮合法的道籍限製早已突破兩千。

這不僅僅意味著是兩千多免除徭役、雜稅的道士,而是以這兩千多道籍而形成的一股脫離官府管控的龐大力量!

擁有道籍就能免除各種雜稅,合法的道士可以自由的雲遊天下,能管這些人的就是個道錄司和各地道觀。道士雲遊時,過關卡時出具道籍就行了,就跟秀才出行出示功名書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