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什麼東西都是易學難精。初期三個月能學會的東西,後麵想要提升就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來訓練;而專業兵種編組成隊,其自身適應力極差,需要其他兵種協同才能發揮出自身特長。
當時趙期昌就設立混編把作為應急補救,可這筆帳算來算去都不劃算。因為在他的規劃中,一名捕倭軍不可能服役太久,這一點直接導致捕倭軍訓練體係發生顛倒性質的變動。
一個三年、五年隻接受單一兵種訓練的軍士退伍後,對於戰術什麼的可能不大明白。但其一身過硬的本事,走到哪裏都能有飯吃!如常信平,早前就是山東長槍手出身,放羊一樣斷斷續續當了三年槍手,都能在趙期昌初期訓練軍隊時充當骨幹。
可想而知,趙期昌手裏流出去的專業軍士,必然不缺去處,有的是人願意招納。
唔,表麵上,退伍老兵有個好歸宿,是好事。
可實際呢?趙期昌省衣節食練出來的專業軍士憑什麼退伍後成為競爭者的臂助?為什麼不能留在地方上,在民間充任趙氏家族的依附者而生活?
當然,為了留住這些專業軍士,趙期昌大可不讓他們退伍,跟其他衛所軍隊一樣,一直讓你幹到死為止。
可這樣會造成更大的麻煩,第一是軍士常年升不上去,會喪失對軍法的耐心,會失去對操訓的熱情;第二是軍隊平均年齡偏大,例如五年後全軍上下基本上都脫單,人人都有家室子女,不少人麵對戰爭會產生更多的抵觸、厭戰心理,會降低他們對軍令的服從力度。
上了戰場會更多的為自己安全而思考,失去了拚命的勇氣。這不是言語就能激勵的東西,這是一個中年人對家庭責任感所導致的必然現象。
為什麼都說開國軍隊最能打?原因很直接,就是戰爭的淘汰機製。一支構造不合理的軍隊,就跟殘疾同理,自然競爭不過構造合理的其他軍隊。每支軍隊內部,也會不斷的在戰事中發生淘汰、補充,將不合格的淘汰或洗練導致他合格。
這樣的結果就是開國軍隊從指揮,到基層軍士,不說他們多優秀,起碼作為一個軍人,在自己崗位上他們是合格的。
開國軍隊墮化也是很快的,安逸一兩年,當軍中流行人情關係時,就會導致素質大麵積退降。快的可能幾個月時間就會完成猛虎到萌貓的變動,慢的最慢也就一代人之間。
就因為這麼種種原因,趙期昌才保留了不足五百人的專業軍種編隊,其他都進行混合訓練,以保證每支百人隊的戰場適應性。
而捕倭軍內部,趙期昌還準備年內舉行一場高層會議,以方便他收回兵權。現在的捕倭軍,實際上的統兵權成份太雜。
不將兵權梳理明白,趙期昌是不準備對外伸手的。比如這次,彭黯這個老官僚的表現隻是合格而已,趙期昌就失去了對峙、尋找機會割肉的心思,這才生出退意,退一步海闊天空。
梳理好登萊捕倭軍兵權,他將不再是手握四千軍隊的小軍頭,而是手握八千精銳,編製完備綜合適應性極強的大軍頭。若運營的好,可能手裏還會再多出兩營編製充當羽翼。
到那時,管你山東巡撫是誰,別抽登萊賦稅就成……這是趙期昌目前心中最想得到的特權!
而下一回,他做好萬全準備後,會親自設計形勢,方便他掠食山東各府,補充登萊、自家。這一回,他認栽是為了更好的發動下一回衝擊,隻是蓄力罷了。
是故,眼前種種變動,他都不驕不躁。
北邊中軍區域,中軍大堂裏彭黯打著哈欠,剛漱了口,正端著一碗醒神茶朝內室走,搖著頭:“不省心呀,一大早兒的給人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