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裕以其為官清正和為文質樸而留名於世,同時,也以重視教育和家學相承,進而惠及子孫。典型的混士林套路,做官的好名聲有了,善於教育的名聲也有了,還拉了一幫子本地名流,直接在馮裕一代人內,在士林站穩了。
馮惟敏,馮裕第三子,文才非凡,是神童風潮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文章恢弘恣肆,萬言立就,深得馮裕欣賞。而馮惟敏成丁後也就十六歲開始,遊學天下十年,二十七歲參加山東鄉試,一舉奪魁,高中解元。可惜第二年進京會試,兄弟三人同去,隻有馮惟敏落第。
自此,馮氏家族的馮惟重、馮惟訥走向仕進之途,而才華更優的馮惟敏卻回青州閑居,致力於文學創作,在士林中的影響力一日高過一日,父子兩代人奠定了‘北海世家’的高隆家聲。
而馮惟敏這個人,雖然官場混的很不如意,可在文學上太過生猛。毫不誇張的說,馮惟敏是嘉靖前後期,整個大明朝最厲害的散文作家!不是之一!
之所以不出名,因為這個人寫的東西諷刺的往往是官場,揭露的都是盛世太平之下的餓殍遍野。世道再變,人情是難變的。馮惟敏寫的東西,在什麼時期看,都有一種借古諷今的錯覺。
而這個人貓在家中積累的人脈,卻是遍及天下的!
除了十六歲開始雲遊天下結交各地英才攢下的人脈外,還有隨著他文章傳播名聲越大,朋友介紹來的朋友,慕名而來拜訪的朋友,總之,弄妥了馮惟敏,山東士林這邊就沒人敢出幺蛾子整趙期昌。
對待這這麼個神奇人物,趙期昌不能因為有趙孟做中介,就拿著拜帖過去遞帖,厚著臉立刻要見人家。畢竟是第一次見麵,不能太過毛糙。所以,這次路過青州府,趙期昌的任務是投拜帖,等馮惟敏安排一個合適的時間,拿了回帖後,撤軍回登州時再持貼登門。
過程有些複雜,簡單來說就是投名片,讓人家安排預約,然後按期赴約拜見。除了時間上、禮節上需要安排外,更關鍵的在於這是第一次拜訪,要留足夠的時間給馮惟敏,讓馮惟敏摸清楚趙期昌的底細。
對趙期昌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見麵後雙方才有的談。印象好,相互吹捧抬升氣氛,方便下一次聊更關鍵的事情;若印象不好,保持禮儀一眼一板把你招待了,也就算完事;若感觀很壞,基本上就沒見麵的必要了。
必須要給人家調查你的時間,否則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哪根蔥,不了解你的底細,你卻厚著臉皮站到人家麵前介紹自己……
白慶喜能在戚繼光那裏幹出這檔子沒品的事情,可趙期昌幹不出來的。
大軍入駐鍾家莊,這可把鍾氏一族嚇壞了,好在趙孟登門找朋友舉人鍾匡詢問馮惟敏近來信息,才讓鍾氏一族得悉具體,淡定下來。
不是鍾氏一族膽小,實在是趙期昌督軍太嚴,產生的威懾力太過嚇人。按著往常的經驗,這種路過的軍隊往往都是主將領著家丁、軍官及軍官家丁部隊幾百人騎馬在前跑,後麵幾百、幾十人一隊的步軍隔三差五跟進,這才是衛所軍調動時的正確姿勢。
可趙期昌呢,兩千兵馬肩並肩,幾乎是以臨戰結陣狀態行進,齊森森壓過來,一聲不吭直接選了一塊空地紮營,這讓鍾氏一族看著好害怕。
哪怕,有幾個軍紀敗壞的軍士跑到村子裏借雞吃,鍾家莊也能送上幾隻雞將這支軍隊的情況摸清楚。可這支軍隊仿佛看鍾家莊跟看死人似的,理都不理。弄得鍾家莊上下害怕,害怕的連上前詢問的膽量都無。
實在是趙期昌搞的戰鬥行軍狀態太嚇人,兩千步騎延綿二裏地,旌旗招展又一聲不吭從你家麵前經過,你怕不怕?
唔,趙期昌是被衡王府的官員氣著了,這才沒有第一時間拜會本地士紳交結情誼,喝掉小酒吹吹牛,再互換名片什麼的。
鍾匡是個年輕的舉人,三十多歲的舉人堪稱年輕有為,說不好改天稍不留意人家就成了進士老爺。科舉製度下的文人身份變化就是那麼的神奇,你運氣好了,給路過快餓死的趕考舉子一塊饅頭,可能半年後嶄嶄新的進士老爺就登門拜謝來了。
若你運氣不好……好不容易解除了女兒的婚約,將那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窮書生打發走了,可能你還沒來得及給寶貝女兒找良配,窮書生搖身一變踩著官靴,坐著轎子領著三班衙役來與你‘敘舊’……
保持著士子該有的,傳統的矜持、高貴,鍾匡在趙孟引薦下,進入警戒範圍尋趙期昌。看著沿途井然有序卻忙碌的軍士,鍾匡連連感歎:“真熊虎猛士也!”
然而,就在此時的東昌府,一場關係幾百人前程、幾萬戶、十幾萬人富貴的陰謀開始了,陰謀的進展過程出乎趙期昌的預料、計劃,在劉磐插手下,一切都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