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隻是曾銑恪守人臣本份的前提,若……
太可怕了,對嘉靖而言,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曾銑,已經成為了龐然大物。眼前雖小,隻是與皇帝這個位置比起來小。
曾銑十二歲出口成章,二十歲時中嘉靖八年三甲進士。按常理來說,一個三甲進士,二十年不到的時間,升的再快,撐死了此時也就是個五寺少卿,或者地方臬司副使,或者布司左右參議、參政。
就如賈應春,嘉靖二年的三甲進士,現在隻是陝西右參政。在他上麵還有左參政、左右布政使三個位置;布政使司同級的還有按察使司;上麵還有一個延綏、寧夏、甘肅三巡撫,再上麵才是陝西總督曾銑!
不計武職,將鎮守太監這類監軍算上,整個秦軍體係中,賈應春與曾銑之間還隔著將近二十人,大約四個階梯的位置!
賈應春比曾銑早兩屆,按著三年一轉的官製來說,保守來說,賈應春比曾銑至少落後五個階梯!
這就是曾銑,此時恐怖的地方!
隻能怪曾銑表現的太過耀眼,和所有三甲進士差不多,曾銑中進士後下放知縣,三年期滿後考核優異,提拔為禦史。直接去了遼東,就憑他一個人,將遼東作亂的叛軍首領斬殺殆盡,全遼大定!
不到一年時間,曾銑就從福建七品長樂知縣變成了四品大理寺少卿,三年期滿按著規矩升任右僉都禦史,勉強有了巡撫一省的資格。
就去了山東,平定劉儀之亂,表現優異,這就有了領兵、勝利、巡撫一省的三重資曆。然後陝西那邊連年吃敗仗,沒人去,曾銑正好資格夠,省去了回中樞熬資曆的時間,直接升正三品兵部侍郎去了陝西。
剛到陝西,裁定選拔舊軍,就將戴罪立功充為軍士的李珍官複原職,提拔為自己的中軍標營參將。恰逢俺答十萬騎浩浩蕩蕩大舉寇邊,這十萬不是虛數。
曾銑沒有消極固守,而是以三千標營增援長城防線,死死將俺答堵住。派李珍襲擊俺答後方輜重所在的馬梁山大營,逼退俺答。
三千對十萬,還主動出擊,如此耀眼的勝利,嘉靖直接將消極應戰的三邊巡撫盡數裁撤,換成了支持曾銑、主戰派強硬文官。
於是,順風順水的曾銑又主動出兵河套套中區域,接連大勝,這種形勢下,使得朝野發現韃虜不過爾爾,生出複套的心思。
曾銑,完全就是憑借個人之力,引導了時勢。
時勢造英雄,真英雄能造時勢,這就是浙江台州人,曾銑!
嘉靖開始擔憂曾銑,隨著翁萬達病重、周尚文年老,此時九邊的文武領袖即將集體斷層。而後果,則是嘉靖一手主導,也該他來承受的。
再加上嚴家父子不懂兵,還硬要逞能,再加上一個被曾銑一巴掌拍到天牢裏的勳貴、原甘肅總兵仇鸞,一場國恥,就在此時埋下了伏筆。
而此時陽和口大營裏,秦軍體係、宣大體係的骨幹力量,正熱烈討論著火器,與今後戰術的革新。
曾銑十分重視這次交流,將自己積攢下的老本都拿了出來,擔心李珍講不清楚,還將自己的親衛將王環派了過來。
校場上,點將台上胡宗憲坐在左首第一的位置,其下首是大同參將麻祿,麻祿身後站著長子麻錦、次子麻貴;麻祿下首是周尚文的愛將,守備馬芳,馬芳背後站著十二歲的次子馬林。
而右首客位,當首之人正是賈應春,他背後站著梁夢龍;下首是李珍,一文一武代表秦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