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舊矛盾(2 / 3)

這時候周是問在火盆處衝了一碗茶端來,趙期昌雙手接住:“勞煩先生了。”

周是問連連道:“應該的,恩主毋須多禮。”

說罷,就轉身回了自己位置,趙期昌握著表冊晃了晃,對李羨道:“君美兄,這份單子明日一早給各處看看,讓一個個心裏頭有數。另外,彭黯這邊不會錄功升賞我部。不過,會私下調撥五千石米麥,以供我安撫軍心。”

以秋後的糧價,五千石米麥價值約在三千貫。

依照捕倭軍內部分贓慣例,三分之一是公款軍資,三分之一是把總以下軍官、軍士進行分配的,另外三分之一是把總以上分配的。

這是以前捕倭軍內部各家勢力參雜,趙期昌不得已拋出的平衡手段。

李羨靜靜聽著,等待趙期昌下文。

趙期昌又翻開剿滅黃步雲所部後,搜刮來的財物進行的估價表冊,總共價值在兩千貫左右。其中一些是珠寶、黃步雲未來得及銷贓的貨物等等,具體價值也不好估算。

有黃步雲的,還有他手下那幫驍騎的。尤其是那些驍騎,各種身份都有,趙期昌尋其親屬,都收了一筆保護費。他給與那些驍騎家屬的好處也簡單,就是給捕獲、擊殺的驍騎弄個黑戶口,不會牽連到那些驍騎的親屬。

現在擺在麵前的一切收入就兩筆,一筆是全軍辛苦繳獲來的兩千貫,一筆是彭黯給的收買費用。

趙期昌道:“眼前就這兩筆,帳要給軍中算明白。黃步雲這筆,弟兄們都有份,按著原來的分配來分。具體到誰手裏多少,依著上回的舊例來辦,稍後諸位先生再幸苦幸苦,造個冊子,多謄抄幾份。”

軍中一級級之間的差距不能太大,盡可能保證底層軍士的利益。又不能吃大鍋飯來一刀切,有待遇差別,才能維持軍官層次的顏麵,也能刺激底層軍士上進之心。

其他書吏也都圍過來,這些人多是軍官家族中的庶子、次子。

按照大明軍製,一哨就必須有一名書吏,一把要有兩名書吏為把總提供文書工作。

所有人目光都落在那五千石米麥上麵,畢竟這不是趙期昌一個人的東西,是大家都有份的。到底自己能分多少,全在趙期昌現在這一句話了。

可一名書吏卻先說話了:“將軍,進剿黃步雲所部賊贓,部分充為軍資,恐怕中軍部將士不滿。軍資,是我捕倭軍公有之物,而此次皆是中軍部打拚,並無新軍參與。”

趙期昌搖頭:“賬要算明白,中軍部隨我出征以來,算上起初攜帶的二百貫軍資、幹糧、馬匹掉膘、軍械磨損等等消耗,哪樣不是公用損耗?三三分配製度,不容更改。下回若是其他人率部出征,一應繳獲也要如此分配。”

當然,若是他趙期昌的部將外出指揮作戰,執行三三分配,他趙期昌作為名義上的主將,也拿主將一份中的部分。不是規矩如此,是人情事故如此。

環視一圈,趙期昌語氣堅定:“中軍部出征時拿了二百貫軍資,這是起家的資金,各種損耗也是撤歸後要耗費軍資修繕的。沒道理拿全軍的軍資,去給自己掙錢。若真這麼處置,新軍將士如何做想?”

一眾書吏沉默,但沒有開口接話表示服從。

他們都是衛裏軍官子弟,很多都是捕倭軍體係內遴選上來的,他們看得上原捕倭軍軍士,這是當初一起創業、打拚的老弟兄,一起同甘共苦自然是合乎情理的。

可新征的新軍是什麼?原來一個二個的都是衛裏軍餘,混的不好擠不進捕倭軍編製,是脫離衛裏核心的那一層人,是傳統意義上的破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