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戚繼光的變化(1 / 2)

又過了兩日,在朱高城,守備將軍府。

這裏土方工程已經結束,外部包磚工作也算是大致收工,剩下的就是內部裝飾問題。趙期昌本性上是喜歡高大建築的,整個守備將軍府位於朱高城北城,與南門大街正對上,東西大街從眼前經過。

城中校場就在守備將軍府後麵,與北門正對。其中左邊即東邊是軍營營房區域,右邊則是城中諸庫所在。

修建新城的方便性就展現在眼前,他可以隨性所欲規劃城中區域,而不像舊城擴建,一切建築都已被瓜分,修築者隻能執行而無設計權限。

而守備將軍府,則是朱高城設計的精華所在,設計圖紙中地下有地窖儲存軍糧、軍械,實際上修建的地下工程更大,連暗道都一路修到了劉家河北岸。

若不是靠近河邊,地下不方便擴建,趙期昌會在地下修建藏兵洞。藏兵洞名字叫做藏兵洞,實際上是一座城池最後的避難所與據點。哪怕整座城池失陷,敵軍想要攻陷有準備的藏兵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跟地道戰差不多,你再多的兵力也鋪展不開,狹窄的通道中處處是機關、陷阱。火攻、斷水都是沒用的,除了裏頭人投降、餓死外,唯一的法子就是挖掘一條更大的通道殺進去。

藏兵洞這種設施很難用得上,就連邊塞也是如此。平時用不上缺乏維護,戰時就成了擺設,甚至是遺忘。朱高城最大的秘密就是地道,除了這個其他方麵也就正常多了,除了守備將軍府的防禦措施。

整個將軍府通過壘土,外層地基比周圍高出六尺。牆麵與城牆類同,自然也高出六尺。整個將軍府院牆也就是城牆內側,都是背依牆麵修築的三層小樓。整體建築如同一個‘回’字,四角又修築四層高箭塔,正中則是防禦核心所在的一座高台碉堡。

碉堡高三層,但地基相對於守備府外層地基高出一丈多,沒有修築樓梯,軍士進出通過軟梯攀爬,物資運輸也是通過吊運。而高台碉堡內還有地窖,這處地窖與守備府各處地窖有暗道連接,這部分暗道會出現在設計圖紙上,供工部核查人員檢驗。唯一保密的,隻有通向劉家河北岸的地道網絡。

整個守備將軍府有南北兩個方向,一共四條彎曲馬道斜坡。要攻破城門,必須通過斜坡馬道跑到城門前才能抵達府門。而彎曲的跑馬斜坡上沒有任何的遮掩物,敵軍若是站在跑馬斜坡上,必然在側麵、正麵暴露在弓手打擊下。

“朱高守備府……”

戚繼光抬頭看著南門懸掛的牌匾,更顯消瘦的他心中悵然若失,才離開半年,衛裏就已經不是那個衛裏。現在在省裏看來,登州衛實際隸屬上司已經不是都司府,而是備倭總兵府。自然,衛掌印在衛裏的權威也不行了。

以前是衛掌印第一,備倭城操守第二,其次才是坐堂衛鎮撫、中所僉事。而眼前,短短時間內的變化,已經形成以朱高守備將軍第一,備倭城操守第二,衛掌印第三的格局。

而且名義上登萊兩府諸衛所的實際管軍上級衙門,也就是掌控即墨三營的遊擊將軍又是趙鼎明,眼前從衛裏、衛外層層下來,登州衛已經姓趙了。

戚繼光不敢想想,若趙期昌兄弟以及其舊部族人陸續掌握朱高城、即墨三營,十幾年以後,說不得整個登萊衛所都會被趙家間接掌控。

他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整個朱高城的布局上,馬蹄踐踏踩著斜坡而上,戚繼光站在守備府門前,環視四周已經可以大致看清城中布局,又看看南門外如同兩隻螯鉗的馬道斜坡,緩緩點頭記在心裏。

趙期昌畢竟有無數信息,建築風格底盤是中土方正格局,但各方麵的建築可以說是中西相雜,哪個使用來哪個。故而,戚繼光看半完工的朱高城,是十分的滿意。

進了修築二層門樓的守備府府門,眼前的景象讓戚繼光不由一笑,外部修築大體完工,可裏麵還在加工。一隊隊的徭役還在忙碌著,不過這些人幹的多是技術活,如木工雕刻、鐵器鍛打種種活計都在進行。

這些人讓戚繼光皺眉,因為很多人不是衛裏抽調過來的軍役,他不需要認每一個人,隻要看看下麵監工、指導、調配人手的頭目言語、步伐就能斷定出這些人不是衛裏人。

一旁趙顯指著麵前空地道:“掌印,待工程完成,麵前將修成一排三層小樓。修成後,從外門入將是一條狹窄道路。若有賊軍攻來,守軍從高臨下,賊勢窘矣。”

戚繼光看著眼前,又看看背後已經修築好的三樓,都已經在窗外留了木製走廊,還站著工匠進行施工,往上麵修釘護欄、擋箭板、遮陽篷等等在之物。

整個朱高城的據守最強單位就是守備府,在全麵完工後就是一座區區繞繞的迷宮,進攻方人數再多也湧不進來多少。對於這種布局,唯一的法子就是用火炮轟,徹底轟成廢墟。就連火攻,效果也不大,因為少木質建築,多磚石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