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冊醫書,走時拿去自己研究,不懂的再來問。”
老道士說著疑惑:“看你以前也貧苦,可身子骨卻養的不錯,著實奇怪。”
趙期昌砸著核桃,抬頭道:“吃得多才能做事情,山裏弟子能弄到的,都會下肚。”
感謝貝爺,他在山裏就跟蝗蟲一樣,逮到什麼東西都會掐去頭,烤了吃。剛開始山裏迷路,那時候不會設陷阱,人也小,全靠幾窩螞蟻煮的湯讓他活了下來。
老道士就是比陳明理專業,根據趙期昌的手臂長度、力量,做了一把最適合趙期昌的柞木闊劍,重量一斤十二兩,比一口文士長劍輕不了多少。
“臂力源自腰力,右臂張,左臂斂,如此方能步穩。”
指出趙期昌踏直步撩劍動作,老道士心裏也著急。他不知道什麼是填鴨教育一詞,可眼前時間真的太急了。他不可能再等一年,等教會了趙期昌再去西南。眼前隻能將最重要的劍式練法教全,教會。
按照曆來規矩,應該先有最少半年的時間給趙期昌打基礎,將步法練好。然後再練習拳法,佐以醫學學會渾身筋骨運動,再然後才是劍術。
最重要的劍術傳下去,步法、拳法什麼隻能找其他人來補。好在趙期昌以後是騎馬征戰,學會劍術便有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不能循序而漸近,後期再補也會造成難以彌補的理念、身體衝突。先入為本,趙期昌適應劍術練法後,再學習其他的基礎,必然是扭曲的基礎。
可老道士實在是沒法子,隻能抓緊時間將劍術傳下去,以後趙期昌能學出什麼隻能看機緣、資質。
隻要趙期昌能將兩門劍術記住,練好,以後找人傳出去,那就完成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傳承。至於趙期昌能否武技大成,某種程度上不是老道士的優先考慮。
多少野路子出身武將憑著軍中武技起步,照樣不是成了武學大家?
老道士的填鴨教育,趙期昌的被填鴨教育經驗,造出一個什麼怪胎也隻有天知道。可能是一個自信心爆棚朝敵人劍刃撞上去的可憐鬼,可能也……其他可能概率太小。
讓老道士詫異的是趙期昌本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對人體發力體係的理解能力。以剛猛爆發為主的育陽劍術,趙期昌學習速度的確非常的快。
趙期昌也覺得不困難,育陽將軍劍說到底就是以最合適的動作甩出去的劍式,動作越規範,越符合本人人體發力角度,那這一劍威力最大,也最省力,身體感受也舒坦。
這是大開大合的一種劍術,要的就是耐力、爆發力,以及判斷力。
趙期昌在這門剛猛為核心的劍術上的天賦,讓老道士欣慰的同時更為擔心。這門劍術……最多隻有二十多年的使用期限,人體衰老體能下滑時,這門劍術基本上就沒了生命力。
精髓劍術是太玄劍術,這是可以養生、用一輩子的劍術。在理念上與育陽劍術是兩個極端,趙期昌學育陽劍術的天資,可能在太玄劍術上成為最大的障礙。
這時候,趙財小跑著來到南坡,被侍女孫孟娘攔住。
劍術的練法很容易暴露讓人學去,孫孟娘就是眼哨,背對南坡小院,眼睛四處望著。至於從坡上偷看,那裏光禿禿沒人能有機會。
“張家來人了,說是他家小爺、小娘以及二百捕倭軍還有半個時辰抵達。說是請咱三房準備午飯,快去給老爺通傳。”
趙財說著,扭頭望著孫孟娘背後板築的泥土牆,什麼都看不見,很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