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期昌布巾裹臉,看著戚繼光沒開口的意思。
戚繼光就盯著趙期昌:“咱想的是如何才能將立威這件事做好,好的讓全城士民肅然生畏,讓各處人馬不敢揚威。趙兄弟,咱知你主意多,說說吧。”
都看著趙期昌,趙期昌眉頭皺著。他本以為軍士背上插背旗是日本那邊的風俗,可隨著接觸軍隊,發現明軍也很流行這一套。旗幟是指揮信物,根據形製和代表的寓意從高到低是纛(音稻)、幡、旌、旗、幟這五級。
緩緩開口:“小弟這裏有兩個想法,在裝束與行軍中。第一是裝束,朱道員那裏會解決戰襖、罩甲問題,到時全軍一片赤紅如火如荼。咱的意思就是全軍上下皆插赤色背旗,配黑色披風,如此黑紅兩色殊為鮮明。”
趙鼎明開口:“三郎,背旗不是問題。可全軍掛披風,還色澤如一……衛裏有布,可沒這麼多黑布。”
披風又不是一次性消耗品,衛裏可以拿出來,真正的原因是來不及加工。而且成本不低,他擔心戚繼光舍不得。
戚繼光閉著眼睛構思趙期昌所描述的,搖頭道:“披風也不是問題,三日時間足以在中所製好。我舅家有染坊,一邊製作一邊染色,可以做成。”
披風不是一塊方布就能成的,最起碼要兩層布疊在一起,邊角要縫好。緊急製作可以省去披風夾層裏的鐵網,但縫製披風工作量也不小,還要染色。
趙鼎明緩緩點頭算是答應:“那稍後本官就回衛裏準備披風、背旗一事。”
見沒人再開口,趙期昌繼續說:“著裝問題解決,咱另一個想法就是軍士行軍。出發前蒸雞蛋大饅頭,在城南五裏處發下去,人人口銜。嚴禁行軍時張口或咀嚼。遊街結束後,分別檢查。若饅頭不見了,責罰。”
想到一名名軍士張開口一嘴的軟化饅頭,田啟業忍不住咧嘴發笑:“虧你想得出,咱覺得行。不過饅頭這東西含在嘴裏,入城時。上頭的老爺們訓話時,弟兄們也要作勢跟著喊兩句,倒時咋整?”
捕倭軍載勝而歸,上頭各方麵來的人會在城門前檢閱,城中士紳代表也會旁觀,必然要全軍高喊壯壯聲色。
戚繼光左手摸著下巴,行軍肅然,著裝統一,隊列稍稍不齊整的問題也就可以忽略了。下巴揚起,道:“這麼著,饅頭可以稍大一點,撕成兩份。在城南五裏處吃一半,列隊集中後吞咽,這就能齊聲呼喊。另一半饅頭握在左手,過城門甬道時填入口中。遊街後,再行檢查。”
一支號令嚴明的精銳軍隊不是那麼好練的,沒有半年功夫是做不好這一切的。
張茂點頭:“行得通,現在步軍的問題解決,馬隊呢?”
說著他看向趙期昌,軍中的馬隊就三部分,一部分是田啟業的,一部分是趙期昌這邊陳明理的,另外一半是軍官隊。
趙期昌點頭:“馬隊……三馬橫列,三十三豎列為佳。這樣橫列馬隊方便調整前後位差,不似五馬橫列那麼明顯。”
他沒提馬隊領隊,意思就是交出陳明理部,配合田啟業這邊訓練馬隊行進。
戚繼光一笑:“可行。”
稍後就議定了入城序列,最前排是戚繼光與騎馬衛隊二十騎,這衛隊人人執旗;其後是馬隊,田啟業領隊,陳明理、田亮充任旗官一前一後在隊伍側麵壓陣。
再後麵是步軍第一隊,由趙期昌領隊,常信平、趙鳳祥做旗官,跟在隊伍前、中做壓陣。
然後是張茂、劉文清、王文澤、張承翼四人分別領一個百人隊。騎軍一隊、步軍五隊這麼確定,組後是輜重車隊兩百人組成一隊,由趙鼎明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