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留守大營(1 / 3)

夜色下,虎山營地更為空闊,隻有患病的部分軍士及十餘名張家子弟留守大營。

兩個時辰前軍令傳達來,張茂還做準備時,常信平、趙鳳祥領著子弟兵兵分兩路,一路去中左所集結,常信平領著二十人全副武裝,從山頭寨西北,繞行截擊。

趙家子弟走的很匆疾,對常信平來說趙期昌就是他的一切。趙鳳祥對趙期昌這個年幼的叔父有些抵觸,也怵平靜示人頗有威嚴讓他琢磨不透的小叔父。可他深深的明白,三房的武力對趙家宗族上下意味著什麼。

趙家宗族是分為三部分的,二房逃回河北老家後,大房是一部分,三房是一部分,趙家莊宗族是一部分。話語權落在宗祠守祠族老、大房、三房掌事人手裏。

三房的盤口太大,外人眼紅。可族裏何嚐不眼紅?趙期昌這個三房掌事人出事,他的胞弟五郎根本壓不住場麵,為了爭奪三房的盤口,趙家就先鬥起來了。

張茂的大帳裏,楊氏袖子挽起,往鍋裏揪著麵片。

麵片下鍋湯水濺起,張祖娥身子一顫,揉著手背,低頭看著搭在手腕上的寬麵條。

“你父是右軍掌軍,百來人跟著,會安安穩穩的。”

楊氏拿走女兒手腕上的麵條,拉扯著往鍋裏揪,頭垂著:“你叔父還沒起家時,家裏日子也緊。你父親他為了多掙錢養家,在班軍裏充任書吏。九邊、京畿都跑過,什麼場麵沒見過?一撮窮途倭寇,不會有事的。”

張祖娥勉強笑笑:“可兄長也在軍裏,女兒想著今日右軍去中左所拉糧,左軍也該去了。兄長在那邊幹的是輔軍差事,說不好也會撞上這事兒。”

“就你想得多……”

嘀咕一句,楊氏揪麵的速度也慢了下來,眉頭不展一聲輕歎:“這就是衛裏男人的命,跑不掉的。”

此時神豬嶺四周已經被兩圈小火堆包圍,每隔五六十步就是一處火堆,前後兩層。而神豬嶺南麵,火堆、火把紮堆處,足足百餘人聚集,還紮著擋風帷幕。

“報!”

一處火堆旁,趙期昌抱著新鮮竹筒喝著薑湯,扭頭望一眼。

一名健壯小校從東踏雪而來,背插一杆三角赤旗,單膝跪下:“左軍戚將軍已率二百三十六人抵達!左軍上下,俱負草三束!”

四麵粗布紮起的帷幕裏,朱應奎裹著狐皮大氅從馬紮上站起來,冷的跺了跺腳,走向帷幕兩名軍士躬身探手將帷幕拉起,朱應奎走了出來。

夜裏寒風迎麵撲來,朱應奎扭頭四望到處火堆火蛇搖擺,軍士都緊挨著火堆擠在一起,還有不少軍士在周邊山坡上采伐樹木。

他扭頭:“軍帳何時到?”

一名中軍書吏拱手:“中左所、左所還在征調,最快二更時運抵。”

朱應奎聲音很大,指著周圍火堆:“派人再催!必須在三更前紮好營帳,四更、五更寒徹入骨,兒郎們撐不住。”

他這話傳過來,趙期昌身邊一起坐著的軍官麵露喜色,人人動容。趙期昌隻是撇撇嘴,那麼遠,估計這批傳令的人過去,左所那邊的人也是啟程的時間了。

全軍弟兄夜宿野地以身禦寒的原因都在朱應奎身上,這人雖然署理登萊軍務已快兩年,可沒有實際領軍經驗,這回中軍也沒有什麼資深從軍老人。

結果出了這麼大一個漏洞,竟然沒有軍帳!

也不能怪朱應奎,以為這是一場追擊戰,隻顧催促各處火速出發。沒有做最壞的打算,那就是把軍帳、糧食、生活器皿帶上,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行軍就是搬家,少什麼東西都得拿命來填,用命彌補犯下的失誤。

最倒黴的是人都聚集在神豬嶺,中左所那邊運輸要繞一個圈子從北邊賀家莊那邊進來,中左所是衛裏出了名的窮所,能擠出十頂軍帳就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