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所軍官的家丁能幹什麼?平時就是長工,打仗時就是親兵。養家丁要你情我願,吃的穿的都要給,工錢也要給。不給工錢也可以,但要負責對方的婚姻問題以及養老。
給工錢的是尋常家丁,一股腦包辦的是家生子。
趙鼎明送給趙期昌的七丁二十口人,都是家生子,不用再掏工錢。趙期昌要做的就是,養好這批人,讓他們衣食無憂,如同自己的家人一樣。
麵對這個問題,慶童坦言:“抽丁做家丁,家生子的頂好待遇。軍戶夠了十戶,那佃戶隻要十戶。軍戶不夠,則由佃戶補充。攏共就要二十戶,誰家人丁多,我家老爺就喜歡哪家。咱把話說明白,我家老爺已在城中何家糧店買了五十石糧食,足夠吃到開春去!”
家生子尷尬,主家養不了放出去,外麵人當養不熟的白眼狼,日子不好混。原因就是家生子的待遇好,改個姓基本上就是主人家的家人。念著舊恩,自然不會跟新東家死心塌地。
從投入成本上來說,全招佃戶才是最優的。可白石墩這裏,趙期昌早晚都要卸任,不能一走就把人帶走。要留下一些軍戶,否則真的不好向衛裏交代。
接任時,趙期昌給戚繼光說的很明白,十頃地是一句笑話,連戚繼光都不會當真。可十五名墩軍,必須要湊齊。至於十五名軍餘,眼前不夠,過幾年自然就生養出來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如果招二十佃戶,趙期昌擔心自己落到與趙鼎明一樣的地步。那就是自己發展速度,無法滿足二十佃戶的生活要求。到時候,隻能把人放回去。等於前期的投入,打了水漂。
茶棚裏除了旅人,各處閑漢都散了,將消息帶回去。
晌午過後,大量的佃戶、沒有契約又無田的破落軍戶一家子男丁都來了。
為了增強競爭力,有的人連半大的孩子都帶來。
慶童又講了白石墩的潛在危險,軍戶直接散了一半。落魄到這般地步還沒有逃的,多是膽子小畏懼國法的,自然也是怕死的。
佃戶受軍戶影響,也走了一批。
的確危險,可趙期昌這邊給出的待遇是家生子。隻要簽了書契,生老病死一輩子,都有人管了。換言之,從眼前的饑寒交迫,能變成生活有所依靠。隻要能吃飽肚子,穿的暖,一些可以預防的危險,也是可以忍受的。
從隔壁店裏借來筆墨鋪上,趙期昌提筆登記姓名,一家多少口,又有多少男丁。
簽賣身契也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些佃戶畢竟是民籍,還要尋保甲、裏長開具文書證明身份。拿著這個證明,帶著書契,與趙期昌一起才能在衛裏完成手續。
還好趙期昌不是民籍,民籍要辦書契要走縣衙門。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
牙就是牙行,也就是專門的中介、訟棍,上述五個行業基本上是壟斷性質。哪怕你會寫訴狀,要打官司也要經過牙行;同理,一切要經過衙門辦理的契文,牙行也要伸手撈一把‘幸苦費’。
無他,壟斷而已。
牙行與衙門六房的關係不錯,六房仿照六部,很多政務都是六房在辦,縣太爺哪有那個精力事事俱到?
不經過牙行的手,衙門裏很多事情就辦不成。
衛衙門就簡單了,基本上就是軍官的議會,隻要是軍官體係中的一員,做什麼都很方便,畢竟是自己人。至於尋常軍戶,就別當概論了。除非軍戶立下軍功,成為軍官。
佃戶是民籍,要找保甲開證明;尋常軍戶就簡單了,都有一份軍籍堪合做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