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連奔數路,終於慢將下來,眾官也在馬上聽姬昌談講先朝興廢,後國遺蹤;君臣馬上傳杯共享,與民同樂。見了些桃紅李自,鴨綠鵝長;鶯聲嘹嚦,紫燕呢喃。風吹不管遊人醉,獨有三春景色新。君臣正行,見一起樵夫作歌而來:“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世治有隆汙;龍興雲出虎生風,世人漫惜尋賢路。君不見耕莘野夫,心樂堯舜與黎鋤;不遇成湯三使聘,懷抱經綸學左徒。又不見夫傅子,蕭蕭笠甘寒楚;當年不見高宗夢,霖雨終身藏版土。古來賢達辱而榮,豈特吾人終水滸?且橫牧笛歌清晝,漫叱黎牛耕白雲。王侯富貴斜暉下,仰天一笑俟明君。”
姬昌同文武馬上聽得歌聲甚是奇異;內中必有大賢,命辛甲請賢者相見。
辛甲領命,拍馬前來;見一夥樵人問:“你們內中可有賢者?請出來與吾大王相見。”放下擔兒,俱言內無賢者。
片刻之後,文王馬至。辛甲回道:“內無賢士。”
姬昌說:“聽其歌韻清奇,內中豈無賢士。”
中有一人道:“此歌非吾所作,前邊十裏,地名溪,其中有一老叟,名薑尚,朝暮垂竿,小民等打柴回來,溪少歇,朝夕聽唱此歌;眾人聚得熟了,故此隨口唱出。不知大王駕臨,有失回避,乃子民之罪也。”
姬昌失望道:“既無賢士,爾等暫退。”眾人去了,姬昌在馬上隻管思念。
又行了一路,與文武把盞,興不能盡:光明媚,花柳芳妍;紅綠交加,妝點大地。稍晚宜生力請駕回,姬昌留戀不舍,方隨眾文武回朝。
武吉此時訝異地看著薑尚,心中對薑尚為何已經布下奇謀的他,對於西伯侯姬昌前來尋見卻視而不見的做法感到有些驚奇,但是薑尚隻是閉目垂釣不語,他也不敢詢問,於是手捧典籍再次拜讀起來。
但是,他的心中卻不在平靜了下來,薑尚的魚線在水中蕩漾不已,就如同武吉此刻的心情一般。薑尚回過頭,看見武吉這幅心不在焉的樣子,微笑著說:“武吉,你看看著水麵有何動靜?”
“水在動。”武吉老老實實地回答。
“非是水在動,而是心在動。”
看著薑尚平靜無奇臉上,以及握著魚竿的穩穩的雙手,武吉心中似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薑尚將魚竿提起,武吉向著魚鉤方向看去,隻見一個直的魚鉤,上麵並無魚餌,武吉心中一驚道:“師傅,你是不是搞錯了,直鉤怎能釣上魚。”
“吾自釣魚,隻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空氣中浮動著這樣一句話。
武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等到他抬頭,薑尚已經漸行漸遠了。
話說姬昌一行無功而返,日暮之前終回西岐,回到朝堂,姬昌即可傳旨曰:“令百官俱不必各歸府第,都在殿廷齋宿三日,同去迎請大賢。”
內有大將軍南宮進諫道:“溪釣叟,恐是虛名;大王未知真實,而以隆禮迎請,倘言過其實,不過費主公一片真誠,竟為愚鄙夫所弄。依臣愚見,主公亦不必如此費心;待臣明日自去請來。如果才副其名,主公再以隆禮加之未晚。如果虛名,可叱而不用,又何必主公齋宿而後請見哉?”
散宜生跟隨姬昌日久,自然知道姬昌求才若渴之心,聽此,在旁大聲駁斥道:“將軍此事不是如此說,方今天下荒荒,四海鼎沸;賢人君子多隱於穀。今飛熊應兆,上天垂象,特賜大賢助我皇基,是西岐之福也。此時自當學古人求賢,破資格拘牽之習,豈得如近日欲賢人之自售哉,將軍切不可說如是之言,使諸臣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