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之王喬治·索羅斯
喬治·索羅斯被人們稱為短線之王,他是全球最大的投資者。在1992年的英鎊大戰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索羅斯靠投機攫取了數10億美元,因此他又被稱為“國際投機大師”和“金融界的拿破侖”。
1969年,他與“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合夥成立了“量子基金”,從建立“量子基金”至今,平均每年的綜合增長率都達35%,令華爾街的同行們望塵莫及。2004年《富布斯》雜誌公布的一項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索羅斯的個人淨資產達70億美元,排行第54名。
喬治·索羅斯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47年移居到英國,並從倫敦經濟學院畢業。1956年去美國,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產。他曾獲社會研究新學院、牛津大學、布達佩斯經濟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波倫亞大學為了表彰他為促進世界各地的開放社會所做的努力,將最高榮譽——Laurea Honoris Causa授予了他。
一、索羅斯的投資理論
反射理論
索羅斯的投資理論以“反射理論”和“大起大落理論”為基礎,其中,“反射理論”是核心投資理論。
反射通常是指光的反射或者照在鏡子上的像,以及動物的條件反射或者是人對某種結果的反應等。而索羅斯反射理論說的是,“某種事物或者行情波動的結果會影響人們的思考,進而引起他們的行動,行動的結果再進一步地影響他們的思考以及行動”的這種連鎖反應。
傳統思想認為市場永遠是對的。市場價格傾向於對市場未來發展作出精確的貼現。而索羅斯卻認為,市場總是錯的。他們代表著一種對未來的偏見,而且扭曲有雙向影響,市場參與者不僅以偏頗的觀點進行,而且這種偏頗也會對事件的發展產生影響。由於參與者的認知本質上就是錯的,而錯誤的認知與事件的實際發展過程,兩者之間存在著雙向關係,這種關係也導致兩者之間缺乏對應,索羅斯將這種雙向關聯就稱之為“反射”。
簡而言之,想法改變了事件,事件的改變又反過來改變想法。例如投機者們認為美元會升值,於是他們入場買美元,結果使美元利息降低,刺激了經濟,於是他們又產生美元應升得更高的想法。用此理論來解釋股市走勢便是,投資者們看好某隻股票,結果該股被捧得升高,股價升高後致使更多人追捧。這也正是為什麼股票走勢一旦開始,就不會立即結束的原因。
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在金融市場上最具有代表意義。在證券市場上,投資者們的意見總是不一致的,有的看多,有的看空,他們不僅有自己對市場的認知,而且在這種認知的指導下進行操作。
市場上看空者與看多者的力量往往是不均衡的,他們的差額決定市場價格的走勢。換而言之,他們不僅經常對市場有錯誤的認知,而且在這種錯誤認知的誘導下會影響市場的走勢。這種錯誤的認知被稱為“市場參與者的偏見”,而這兩方麵不同偏見的力量之差則被稱為“流行偏見”。這種“流行偏見”以及據此采取的行動會改變整個市場的形勢,“流行偏見”是市場走勢的決定因素。
具體做法是,在將要“大起”的市場中投入巨額資本引誘投資者一並狂熱買進,進而帶動市場價格上漲,直至價格瘋狂上揚。在市場行情即將崩潰之時,率先帶頭拋售做空,由於市場已在頂峰,不堪一擊,所以很容易引起恐慌性拋售,進而加劇下跌幅度,直至崩盤。投資者就可在漲跌的轉折處進出賺取投機差價。
盛衰理論
索羅斯的成功之處在於他能夠很精確的把握住由盛轉衰或由衰轉盛的時機。盛衰理論簡單的講就是投資於不穩定態。
盛衰理論與反射理論是密不可分的。股市的盛衰往往由人們市場偏見的變化導致,不斷聚集形成市場的盛或衰。因此,了解盛衰的本質也就是要了解反射心理的本質。關鍵還是要把握住投資者在受到各方麵信息影響下所聚集的資本量由量變到質變的那個關鍵點,進而利用人們的心理預期進行資本運作。
索羅斯認為,盛衰給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因為它使市場總是處於流動和不定的狀態。投資正是在不穩定狀態上押注,尋找超出預期的發展趨勢,在超越預期的勢態上下注,在盛衰是否應經開始上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