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控製力根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根源於曆史上無數先人在控製問題上的探索,中國式控製力是中國數千年製度文化和權力鬥爭的智慧,促進著人們在意誌和行動上和諧統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曆史,也就有了當時曆史條件下相對較為先進的製度設計。法國現在所使用的文官考試製度即參照了中國曆史上的科舉製度,而中國的宰相製度和監察製度更是讓國外無數學者為之所拜服,這些夾雜於製度和權力鬥爭中的控製力智慧在過去曾被我們全盤否定過,現在我們重新審視這些祖先們留給我們的智慧,以期對現代企業管理有所借鑒。
現在國內一些企業的管理方式體現為人治體係,就是通過“人”來控製“人”,也就是說一個企業老板總有那麼幾個能人忠實於他。能人有兩個特點:第一,他一人能獨當幾麵;第二,他在企業裏培養了一批自己的“親信”。這種情況最大的危害有兩個方麵:一是企業命運掌握在能人的手裏,靠人去刹車是刹不了的,因為人本身也要犯錯;二是產生了老板遊戲,即大老板複製小老板,小老板成立自己的公司後再複製自己的競爭對手。這樣一來,出現在所有領導者麵前的一個難題就是你現在所有的下屬,所有的朋友都有可能在某一天變成你的競爭對手。領導者不得不打起一百二十分的小心來應對每一個人,在潛意識裏,每個人都是你的競爭對手。所以,領導者往往變得多疑猜忌起來。
另外,一些領導者還不得不麵對自己一旦卸任後,自己辛苦創下的基業就可能很快崩潰的尷尬局麵。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要靈活運用中國式控製力,從各個方麵來控製下屬,控製整個集體,運用中國式控製力協調企業內各種權力和力量,在整體中達到平衡,形成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製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這樣才能長久地維持這個集體的長期穩定的運行,而不必擔心有朝一日會分崩離析。那麼,何謂中國式控製力?就是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符合中國企業實際情況,從公司的治理、戰略管理的高度出發,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對企業單位實行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控製,從而維護企業的穩定,推進企業的發展。
控製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凡是實現目標的過程,都必須善於對即將要出現的偏差有所覺察並及時采取某種措施時,才能進行有效的控製,以保證係統目標的實現。近些年來,國外巴林銀行倒閉案、安然事件、世通公司財務欺詐案以及國內中航油、中行、中儲棉等控製失靈事件的發生,再次詮釋了現代企業“有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的道理,再次向世人昭示,控製力失靈,企業難以基業常青。因此,如何構建有效的控製力成為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建立健全控製力製度迫在眉睫,嚴格執行控製力製度任重道遠!
中國式控製力的精髓在於按照中國的實際對症下藥,中國人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照搬西方那一套施行在國內企業管理上已經屢次被證明是失敗的,隻有了解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才能真正的做到管理好、控製好企業的人與事,隻有中國式的控製力才是管理中國人自己的對症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