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帶一路”需注意三大問題(1 / 2)

“一帶一路”需注意三大問題

財勢

作者:梅新育

對於整個“一帶一路”計劃而言,需要注意三大問題: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規避政治性風險;優先推進國內產業轉移而非國際產業轉移。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帶一路”堪稱當前中國經濟最熱門主題之一,對於整個“一帶一路”計劃而言,必須恪守的三大原則是開放、商業化和適度。在這三大全局性原則之下,還需要注意以下三大問題: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規避政治性風險;優先推進國內產業轉移而非國際產業轉移。其中規避政治性風險是任何跨國經營活動都必須注意的重要問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尤其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伊斯蘭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三股勢力”影響較大地區,由此潛藏著較大的政治暴力風險。由此來看,中國社會廣泛流傳的某些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項目因其巨大政治暴力風險而近乎天方夜譚。

如今年春節前後,一篇題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4月運營 我國石油運輸線縮短85%》的報道在網上和微信上不脛而走,流傳甚廣,講的是中國援建的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瓜達爾港已基本竣工,預計將於4月中旬全麵投入運營,巴基斯坦當局表示會逐步將瓜達爾港打造成一個自由貿易區,從瓜達爾港至喀什、貫穿巴基斯坦南北並聯結新疆西端的中巴鐵路與公路一旦貫通,波斯灣石油在瓜達爾港上岸,再從陸路輸往中國,比全程海運輸往中國的路程縮短85%。但這篇報道混淆了一個概念。因為中國石油天然氣主要消費地區是遠離新疆的東部和中部,波斯灣石油海運到達中國就是直接到達中國主要消費市場,倘若取道瓜達爾港運到喀什,則還需要經過數千公裏管道、鐵路轉運方能抵達東部和中部消費市場,實際路程哪裏會縮短85%。海路全程基礎設施已經齊全,而這條路線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即使建設鐵路、管道、公路,也需要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喀喇昆侖山口,穿越數千公裏沙漠戈壁,其日常運營維護成本必定十分驚人,攤入日常運營維護成本之後的整個運輸成本肯定高於海運線路。更何況這條線路沿途的俾路支斯坦、巴基斯坦邊境部落區等地區三股勢力猖獗,特別是邊境部落區近10年來已經脫離巴基斯坦政府實際控製,巴基斯坦軍隊投入數十萬兵力疲於奔命,問題卻依然日甚一日,倘若真耗費巨資建成這樣的油氣運輸線路,結果隻能給敵人創造掐我們脖子、勒索我們的機會。

即使以瓜達爾港作為中亞出海和進入中亞市場的通道,即使不考慮巴基斯坦過度的貿易保護主義壁壘,沿途巴基斯坦、阿富汗兩國伊斯蘭極端主義肆虐所帶來的風險也會令大多數正常貿易卻步。看看3月19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光天化日之下發生的那起群毆殺人案吧!受害婦女據其家人稱患有精神病多年,因為燒了一本《古蘭經》,就被憤怒的人群拳打腳踢、棍棒和磚頭齊飛而在大庭廣眾之下活活打死,還被從屋頂扔下,屍體被扔到喀布爾河燒毀。最令人驚駭的是,幹出這一切的不是什麼一小撮極端組織分子,而是普通民眾。如此社會環境,決定了當地在可預見未來沒有希望實現和平發展,我們沒有必要舍身飼虎。相比之下,伊朗社會伊斯蘭極端主義氛圍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淡漠許多,社會穩定安全許多,美國與伊朗的核框架協議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西方對伊朗貿易製裁可望在近兩三年內較大幅度放鬆、乃至取消。盡管瓜達爾港作為港口的自然稟賦可能勝於伊朗的恰赫巴哈爾(Cha Bahar),但倘若伊朗遭受的西方禁運製裁全麵放鬆,恰赫巴哈爾作為中亞、乃至阿富汗出海口恐怕會比瓜達爾港發展更好。瓜達爾港對於巴基斯坦海軍確實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我們建起這座港口本身就是對友邦的友誼體現,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其商業價值不宜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