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萬歲枯藤(1 / 3)

書院追夢東逝水,波平靜水流深。色亦諸法相本空,浮圖七級在,通靈寶慶鍾。臥龍如師禪堂上,靜觀明月清風。和樂一醉不相逢,長安坊間事,閑傳品茗中。

真假難辨是書畫,書院門裏起風波。

筆墨官司何處打?名公義氣眾人誇。

丹青藝事名利場,鑒定爭權不相讓。

專家唱罷子孫上,丹青江湖泉坐莊。

河南人小楊是個勤快、吃苦耐勞的裱畫工。幾年前來長安打工謀生的時候,二十歲剛過的他,除了一身使不完的力氣、什麼本事也沒有,他先是在一家建築裝修隊當小工,後來陰差陽錯地就在書院門落了腳。起因是、小楊打工的裝修隊、承攬了長安書院門正街上,一家頗大的畫廊的店堂裝飾工程,說是工程、也不過就是幾萬元的店麵裏外翻新、外帶打掃衛生的、裝潢包工活計。裝修隊幹了半個月,工人們不但沒拿到工錢,還挨了打。說是出麵辦理此項活計的經理是個二道毛,先是給裝修隊的農民工們付了首款,然後就不怎麼來裝修施工的店麵現場了。倒是畫廊老板熱情厚道,連懵帶騙,外加說好話地,總算是讓裝修隊把畫廊的裝修活兒幹完了。到了決算付款的時候,那個二道毛經理就再也不露麵了,裝修隊所有的人、一下都傻了眼,包工頭就找畫廊老板討薪。老板和顏悅色地說,他已經將所有的店麵裝修款,早已付給那個二道毛經理了,最後二道毛經理攜款逃跑了!讓他怎麼辦呢?裝修隊裏所有的下苦人也都一頭的霧水,滿腹冤屈。沒有辦法,打工的農民工們隻能輪流守候在畫廊裏,整天苦等二道毛經理的出現。一夥子農民工整天住在新裝修好的畫廊裏討薪,富麗堂皇的畫廊也遲遲開不了業,畫廊老板“憤怒”了,就糾集了幾個身著一身綠製服,保安打扮的的二杆子連轟帶打,把包工的農民工們趕出了畫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分明是畫廊老板和二道毛經理兩個人串通起來,使奸耍詐、聯合唱的一出雙簧計,先是坑騙再就是使用暴力,壓榨了農民工,在長安書院門正街上,光天化日之下,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當代版,強盜惡霸欺詐農民工的真人秀。前些年,還沒有現在完善的社會法治環境,裝修隊的農民工兄弟們、隻能吃了這個啞巴虧了。河南人小楊在雙方推搡吵鬧的事件中,也受了輕傷。當然他也沒有討回自己的辛苦打工錢,討薪的日子裏,小楊連吃飯都成問題。幸虧,他碰上一個在書院門做裱畫生意的河南老鄉,熱心的老鄉最後收留了小楊,所以小楊也隻能暫時落腳在書院門了。吃苦耐勞的品行再次幫了小楊,才不到半年功夫,小楊學會了書畫裝裱技術。兩三年後,小楊自己又出來獨立門戶,變成了書院門正街上從事書畫裝裱行當的小老板,又在河南老家娶了媳婦,然後把家也安在了書院門。

一進長安、永寧城門的城門洞子,朝北走、就能看見一座孤零零的,圍著鐵柵欄的灰磚砌成的六麵七級古塔,在佛門中、七級佛塔也稱作“七級浮圖”,與荒草為伴。在塔龕裏,石佛低眉注目,含笑威儀、法相莊嚴,這就是始建於隋唐時期的、長安名刹古寺,大名鼎鼎的寶慶寺舊址。往東一拐,一座高大宏偉,雕梁畫棟的牌樓、赫然立在街頭,唐代顏魯公的楷書集字“書院門”三個大字,醒目地書寫在雕梁畫棟的牌樓上。在牌樓一左一右的石柱上,鐫刻朱漆對聯一副:“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傑。”一看這遒勁,又帶著視覺衝擊力的黑漆大字,就知道這種個性鮮明的書體、就是長安名震西北的書法名公書寫的墨跡。從牌樓進去,就到了在西北乃至全國都有點名氣的,可與北京的琉璃廠,上海的豫園三足鼎立,在中國西北部、堪稱中國書畫,古董以及收藏藝術品的集散中心---書院門。整個大街,東起端禮門的臥龍寺往西,經三學街的碑林博物館高牆外的、長安千年古槐樹旁的“孔廟“磚雕大字,再折向西過關中書院,直出書院門牌樓外,到寶慶寺古塔,總共一條長約一公裏半的、文化街市,成了多少從全國各地,來長安的文人墨客,打拚尋夢之地。

當東方的一抹陽光照在關中書院外的一塊青石殘碑上,臥龍寺的鍾聲和著微風、飄進書院門的每一個角落。南麵的明代城牆還沒有從睡夢中醒來,它那深灰色、龐大而沉重的軀體,橫亙在青磚碧瓦,高低錯落的、明清式建築的店鋪背後,遠遠望去,好象使人回到了遙遠的長安城舊夢裏。“紅紅的太陽,剛剛升起,書院門的小靈通,九點才起,一手拿畫,一手拿字,邊走邊喊,‘書畫的買?!’”空曠的大街上,突然從寶慶寺古塔那邊,傳來了一陣瘋吼聲,這是一個整天喝了酒就發瘋的狂人。在書院門大街上,這狂人、抱著酒瓶子閑逛,不管街上的誰和他說話,他一張口就是,“那是個毬!”平日裏,街麵上的各色人等,都能聽到他發瘋一樣吼出的打油詩,日子一長,滿街的人都叫他、酒瘋子仇打油了。當古老寂靜的書院門街道上,傳來酒瘋子仇打油,蓋過了臥龍寺、清晨鍾聲的瘋吼聲時,書院門人尋夢的一天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