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看戲(2)(1 / 1)

說完十皇子入學的事之後秦清漪又問起了別的。

“本妃還有一事想向親家老太太請教。”

“娘娘請說,臣婦定當知無不言。”

秦清漪嘴角微挑,“親家老太太嚴重了,本妃不過是想與老太太您閑話家常,但是本妃來蜀地之日尚淺,故此便想向老太太多多請教,畢竟在蜀地老太太可算得上是本妃最親近的長輩了。”

秦清漪一語將韋老太太的位置抬得極高,但是仔細一想卻又是言之在理,秦家根基全在北疆,蜀地雖有秦懷毅在,但是秦懷毅也是初來不久,身邊又無家眷,而韋老太太是穆熙妻子的嫡親外祖母,是安王府的姻親,自然也算的上是秦清漪的娘家親戚,可不就是在蜀地秦清漪唯一的娘家長輩嘛。

“娘娘抬舉臣婦了,臣婦聽若姐兒說過,安王府兄友弟恭,姑嫂和氣,娘娘在安王府長大,與臣婦那外孫女婿比那親兄妹還親,如今娘娘到了蜀地,臣婦看著娘娘便向是看著若姐兒一般。”

穆熙妻子單名一個若字,韋老太太說是把秦清漪當做是自家外孫女一般看待那便也就說韋家在蜀地願與秦清漪相互攜持。

“能得老太太這般慈和的長輩可是清漪之幸,日後清漪可免不得多叨擾老太太呢。”秦清漪也立馬換了自稱,行晚輩禮。

韋老太太立即扶住秦清漪的手說道:“娘娘這可是折煞臣婦了。”

“老太太以後可不許和清漪這般客氣,不然若是讓五表哥知道了,少不得要給清漪一頓爆栗呢。”

韋老太太聽秦清漪說的親切湊趣便也就沒有那般拘束了,既然他們兄妹感情這般好,那韋家與蜀王妃自然也不能太生疏了去。

“老太太,今日清漪便有一事要勞煩老太太幫忙張羅一二。”

“娘娘請說。”

“老太太想必也知道清漪與大哥身邊的親兵大都是秦家子弟,其中大哥身邊有一小參將乃是秦家大房嫡長孫,今年已有弱冠之齡,先前因著守孝耽誤了婚事,如今孝期已滿,奈何卻被大哥帶來了蜀地,父母皆不在身邊,清漪身為小姑姑少不得要為他的婚事操心,但是清漪初來蜀地實不知蜀地有哪些適齡千金,故此隻能向老太太請教。”

“這位小參將可就是今日隨十殿下一同賽龍舟的兩位中的一位?”

“正是,今日隨十殿下一同賽龍舟的都是清漪內侄,如今讓老太太幫著張羅婚事的便是掌舵那個,名紹邦,乃是秦家紹字輩的長子嫡孫,如今婚事被耽誤至今家裏長輩都急得不得了,他不成親其他小的也不好說婚事不是。”

韋老太太眸色微閃,“秦小參將一表人才,又家世貴重,娘娘隻需將要給秦小參將說婚事的事透出風去,多得是好姑娘願意嫁。“

秦清漪嘴角微挑,“那臭小子條件確實尚可,隻是秦家娶婦亦是有規矩的,特別是阿邦還是長子嫡孫,秦家長媳宗婦都是要能治得了內宅上得了戰場的,”秦清漪眼裏上過一絲哀切,“不瞞老太太,秦家雖算不上滿門孤寡,卻也相差無幾,秦家的子弟都在戰場上拚命,或一年半載不歸家或就此馬革裹屍,秦家的媳婦在必要至少也是要領著家中婦孺軍中殘兵一同抗擊突厥的,所以秦家娶婦多娶將門虎女。”

韋老太太臉上閃過一絲崇敬,突厥凶猛善戰,北疆凶險確實非南疆所能比擬,秦氏一族世代安守北疆,以一族血肉護衛一疆安寧,這樣的人家是在令人尊敬,但是作為母親卻是不會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入到這樣的雖是可能守寡的人家。

“當然,秦家娶婦除了聘禮之外還有一句承諾,除非三十無子否則秦家兒郎不得納妾,即便納妾若是主母不允,便可去母留子。秦家,絕不委屈媳婦。”

韋老太太眸中一亮,“娘娘放心,秦家家世貴重,秦小參將年輕有為,這婚事定能很快有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