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晉詩人陶淵明休閑思想探究(1 / 2)

東晉詩人陶淵明休閑思想探究

大視野

作者:強亞萍

【摘要】在我國古代的詩歌辭賦中,有很多獨特的思想文化內涵,而休閑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最綺麗的一塊瑰寶。在我國古代,不論是儒家、道家、還要是佛教,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休閑觀,我國的休閑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以文人士大夫為主的休閑文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休閑思想的盛行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動亂的社會環境使得很多文人士大夫更傾心於移情於山水之間。而這其中,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休閑思想可謂獨樹一幟。本文主要從陶淵明休閑思想的形成背景及陶淵明作品中休閑思想的內涵兩個方麵來探討其休閑思想。

【關鍵詞】陶淵明 休閑思想 背景 體現 內涵

一、陶淵明休閑思想的形成背景

1.魏晉南北長動亂環境催生了文人士大夫們對田園自然休閑生活的渴望。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而且戰亂頻繁,為了躲避政治迫害和戰亂,很多文人士大夫都開始返歸山林。他們一方麵希望遊覽山水,排遣自己仕途和生活的不得意,另一方麵又希望可以在山水之間抒發自己的情懷和誌向。同時,魏晉時期老莊思想活躍,又產生了一種新思潮,即融合儒道的玄學,佛教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出現了儒教、道教和佛教三足鼎立又互相融合的局麵。

2.在老子莊子的“無為而治”、 “回歸自然”思想的感染下,文人士大夫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依托。在活躍的思想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們開始推崇老莊的哲學思想。魏晉南北朝時期,連綿的戰亂和動蕩的社會環境讓人們苦不堪言,文人士大夫們也深受其害,他們希望可以過簡單無憂無慮的生活。莊子的哲學思想對人生的價值和理想追求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人應該追求一種絕對的精神自由,即個人的精神修養的提高。莊子的哲學思想提倡人應擺脫對物質欲望的追求,這種“無求無欲”的思想使得文人士大夫開始希望縱情於山水之間,他們希望不被世俗的功力、名利打擾,希望可以在遊山玩水間實現自我的超脫。同時,莊子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回歸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也讓文人士大夫們開始傾心於山水田園,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尋自己的精神依托。

3.東晉末年,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的新境界,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追求使得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休閑思想達到高潮。陶淵明少年時受傳統儒經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壯誌,然而在當時的門閥製度下他的理想遭遇了現實的重創,二十九歲出仕為官,卻始終碌碌無為,滿懷壯誌卻終壯誌難酬,這也使得陶淵明對現世的生活充滿失望,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最終,他終於將官場名利世俗拋置於身後,開始了自己向往已久的隱逸生活,同時,也為我們開創了田園詩的一個新時代。這一時期陶淵明的休閑思想在其無數田園詩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