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代後記:追夢的老男孩們(1 / 1)

網絡上紅了起來。初試牛刀,有各路朋友義務幫忙,成本低,拍攝難度小。但在開始第二部作品時,困難接踵而來。

第二部作品,音樂短片《你在哪裏》。當時我們需要的預算是20萬,那時的互聯網視頻領域,幾乎沒有盈利模式,所以找投資特別難。我寫完故事,到處給別人講,到各種公司裏遊說,甚至一邊給人家講故事,一邊唱歌表演。最後終於得到了12萬的投資,勉強開機,曆經坎坷拍完,自己還墊了4萬塊錢。

在視頻短片還沒有盈利模式的時候,自然沒有任何賺錢的可能。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我又重回廣告業,而王太利,也回到音樂的行當裏。

那個時候我做廣告導演開始有一些穩定客戶了,拚死賣力沒日沒夜,賺到了一些錢。一晃自己也快30歲的人了,在北京生存不容易,也想著是不是該把理想拋一拋,買個車,買個房。但忙到暈頭轉向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問自己,現在做的這些事,是不是我真的想做的,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老男孩》關注“80”青春

其實在執導微電影《老男孩》之前,同樣是80後的我常常思考很多關於我們這代人的現狀。為什麼年輕的80後總在懷舊?這十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010年4月,對我們來說注定是不一樣的,當時由優酷出品牽頭的“11度青春”工作組正在廣泛尋覓以80後為主的年輕群體的代表人物,在大量的調研篩選之後,最終他們找到我,希望筷子兄弟加入這一計劃。我和太利很興奮,雙方一拍即合,此時的王太利,已經悄悄寫出了《老男孩》的歌詞,我則根據歌詞中的情懷創作出了老男孩的劇本。

終於有了一次接近電影夢想的機會,我們鉚足了勁,完成了一部40多分鍾的電影短片《老男孩》。完全沒想到在優酷播出後轟動了,很多人留言說這部作品引發了他們對逝去青春的懷念。在這部戲中,我們將偶像邁克爾·傑克遜的離開作為一條線索,充滿敬意的緬懷了他帶給我們的一個時代的美好,也展現了作為80後的我們對逝去青春的懷念。

邁克爾·傑克遜對於我們80後來說,哪怕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偶像,也一定承載了很多難忘的回憶。與其說他的去世喻示了80後與一個時代的告別,不如說他讓我們明白了很多東西是需要認真地與之告別的。不管你有沒有勇氣告別,所有的事情都有終結的一天,但沒關係,新的開始又來了。

趁熱沒有打鐵

微電影《老男孩》火爆後,眾多投資商紛紛找上門,勸我們趁熱打鐵,籌備大銀幕電影《老男孩》。機會確實很誘人,但是我和太利一致認為,還不是時候。

電影導演需要更深厚的功力以及豐富的生活積澱,我真的還需要學習和磨礪。而且電影行業又是一個更大的擂台,小毛頭邁上大擂台,要把基本功練紮實一些才行。

夢想不老 遙而可及

在隨後的幾年裏,我們繼續和優酷出品合作,雙方都比較信任彼此,也在很多想法上比較一致,覺得還是要做接地氣的作品。2011年,我們的微電影《贏家》《父親》在優酷網播映,獲得了不錯的反響。這個時候,我們覺得是時候考慮拍一部院線電影了,優酷出品也很支持我們的想法。這三年,我一直在籌備劇本,今年終於完成。太利也為電影版《老男孩》寫了新歌。這一次對於我們,對於一路支持我們的合作夥伴優酷出品,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電影就是和觀眾的一場溝通,在我看來,不用真誠的態度麵對,做不來這事,那個艱辛的過程,沒有夢想的支撐,走不遠。這次大電影《老男孩》的創作,我們繼續保持真誠。

王太利托我跟大家說:“我和肖央的夢想,隻是想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平凡卻也不容易,在艱難的時候,我們也曾想放棄過,但夢想,終歸是夢想,你想放棄它,它卻早就根植於你的內心,默默指引著你,完成向上人生路。”

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我們很慶幸,我們堅持下來了,也很幸運地遇到了靠譜的“合夥人”。現在的我們,感覺像回到了當初拍《老男孩》的時候,兩個老友,為了一部電影一起奮鬥。看著我們的夢想一步步實現,我真的挺開心的。青春可能是短暫的,但是青春也僅僅是個開始,人一輩子那麼長呢,堅持下去,總會看到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