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楊礦,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現為重慶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曾獲世界桂冠詩人獎、世界詩人獎等多個獎項。
白帝城坐落在瞿塘峽口的白帝山上。白帝山在夔門之西,八陣圖之東,從上空往下看,如上帝栽下的一朵睡蓮。走上山來,遠遠望去,整個白帝城紅牆掩映,樹木蔥鬱,於瑞氣晴嵐之中,似有仙山瓊閣之美。果然是我心目中鎖定的脫俗美人,想到這裏,心中暗暗歡喜起來,加快腳步,差點像賈寶玉一樣喊:“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
白帝城是西漢末年公孫述所建。因公孫述字子陽,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陽城。公孫述胸懷大誌,頗有政治頭腦,年少時做官竟然讓自己治下的五縣“政事修理,奸盜不發”,以至於方圓幾百裏都以為是有鬼神相助。後來王莽篡漢,任命公孫述為蜀郡郡守。而公孫述也趁機占蜀為王,自比白帝,並在此鑄“五銖錢”,建白帝城。公元37年,光武帝劉秀入川將公孫述剿滅。白帝城亦毀於戰火,而今城牆遺跡仍清晰可見。公孫述在此稱帝12年,這期間各地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被他管理得比較安寧。後人為懷念他,將山叫作白帝山,立像建廟叫作“白帝廟”。
其實白帝廟一點也不斑駁,修繕完整,色彩鮮豔。明黃色的外牆很是氣派,門前兩隻石獅子安靜而威嚴。但白帝廟中無白帝,公孫述不住白帝廟已經很久。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四川巡撫林浚將白帝廟改為拜祭江神、土地神和馬援像的三功祠。在公元1533年,四川安撫司副使張儉又改塑劉備、諸葛亮像,更名“義正祠”,後又添供關羽、張飛像。所以到如今,義正祠就一直是劉、關、張三兄弟與諸葛亮幾人的“私家會所”。看著這幾位,我想到自己也拜了好幾個把兄弟,便對他們眨了眨眼,以示大家都是性情中人。
劉備托孤堂是三國和白帝城的重頭戲,不能不看。托孤堂位於白帝廟前殿。進去後,隻見帳內榻上,劉備麵色臘黃,病態呈現,由侍女扶起,他麵向地上跪著的太子劉禪與另外一小兒交待遺言,而兩小兒的拜姿卻是朝向榻前的諸葛亮。隻見諸葛亮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豐神俊朗,雖麵有哀痛,但整個人身姿獨秀,颯颯落落如白鶴超群。旁邊是尚書令李嚴以及諸將,共21尊蜀國君臣彩塑,每尊兩米多高,造型生動,形態各異,個性鮮明。
觀星亭位於前殿西側,底層由12根木柱,上層由6根木柱支撐著。房簷翹角,飛閣流丹,雕梁畫棟。亭上有一古鍾懸於高處,亭中石桌、石墩上鐫刻著杜甫寫於夔州的著名《秋興八首》。
那時正值詩聖杜甫窮困潦倒之際,他在奉節客居將近兩年,對他來說,那是一段溫暖的歲月,也是他詩歌創作的高峰,他在奉節作詩多達400餘首就是有力的證明。不單是詩聖,從古到今來到奉節、吟詠過白帝城的大詩人比比皆是: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蘇軾、範成大、王十朋、陸遊、楊慎等在此紛紛以詩懷古。其中詩仙李白的一首千古絕唱《早發白帝城》,更是對所有上過小學的人都進行了普及,誰不會朗誦“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呢?白帝城對於我的童年來說,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抹壯麗而神秘的色彩,時常在夢中閃閃發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