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為深山引路人
支部園地
作者:鍾世奇
哪嘎村位於貴陽市三口“水缸”之一的百花湖畔,由於肩負保護百花湖的重任,“保護與發展”的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困擾著哪嘎村經濟的發展,農民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左右徘徊。
2007年底,我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從哪嘎村生態功能定位和特殊區位出發,與村支兩委提出,以全麵建設“生態新農村”為目標,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我們一方麵向村民大力宣傳森林保護有關知識,杜絕濫砍濫伐現象,動員組織村民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另一方麵,由村支兩委帶頭引進一家養殖場,在哪嘎村發展科技生態養殖,形成“養殖—糞便—無公害肥料—種植蔬菜、牧草、金果林—養殖”的生態循環產業鏈。為了解決村民的後顧之憂,村支兩委發動黨員幹部和積極性較高的村民先養殖,並為他們解決了2萬元的貼息貸款,黨員和積極分子又帶動村民養殖,如今全村養殖戶從原來的兩三戶發展到20戶。同時,我們還發動村民逐步脫離傳統種植轉向經濟作物種植,現在全村種植香蔥200餘畝,果樹300餘畝。
為了充分利用哪嘎村林下資源優勢,去年8月我又將眼光瞄向了發展林下綠殼蛋雞養殖。經過一年嚐試,村民看到效益,也準備跟我一起幹。
哪嘎村雖然具有森林資源和貓跳河長灘峽穀等自然生態風光優勢,但由於進村公路狹窄,嚴重阻礙了我村農產品外銷和生態旅遊的發展。今年3月,經過村支兩委幹部的不懈努力,公路周邊的農戶同意無償讓出土地,進村公路拓寬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建成後,進村公路將由目前的4米拓寬至6.5米。
把哪嘎村建設成為“循環農業村”、“生態新農村”、“生態旅遊村”是我的目標,也是我們哪嘎村全體村民的“中國夢”。
自述:鍾世奇(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鄉哪嘎村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