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戰略》:“問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意思是說天地間沒有比人更寶貴的了。的確如此,正因為人的存在,才有了社會,人是社會的創造者和改變者。無論在任何時候,人的作用都不容忽視。
戰國初期,魏國首位國君魏文侯是個比較有為的國君,他將百姓看得很重。
魏文侯在一次巡遊的時候,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一次,他外去巡遊遇見一個背著草料的人從對麵走來。他發現這個人的穿衣方式與常人不同,因為此人反穿著羊皮衣。
待此人走到跟前時,他攔住這個人問:“你怎麼這樣穿羊皮衣呢?是不是因為你沒有見過別人怎麼穿才自認為應該這麼穿呢?”
此人笑了笑說:“羊皮衣又不是很稀罕,我當然見過別人如何穿它了。不過,我認為他們那樣穿容易脫毛,所以我就把有毛的一麵穿在裏麵了。”
聽了這個人的解釋後,他關切地說道:“你的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因為羊皮板是羊毛附著的地方,將羊毛穿在裏麵,羊皮板自然就露在外邊。如此下去,羊皮板更加容易磨損。一旦羊皮板被磨破,羊毛就會脫落。你的羊皮衣還如何保暖呢?”
這個人對他的一番提醒並不理睬,繼續趕路了。
第二年年底,魏文侯又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按照魏國條例,每年年底,各縣都要向朝中進貢。這年年底,有個大縣的進貢物品竟然是往年的數倍。朝中大臣認為此事象征著國運昌盛,可喜可賀,但魏文侯卻不這樣想。他認為,該縣既沒有增加土地,也沒有增加人口,即使該縣有一些新產業出現,也不可能征收到如此豐厚的進貢。於是,魏文侯認定,一定是當地的官吏為了邀功從而增加了征收數量。如果不及時製止這種現象,各地官員一定會爭相效仿,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從而會影響到魏國的興亡。
第二天上朝後,魏文侯便向眾大臣講述了他巡遊過程中遇到的那件怪事。聽完他講述的事情後,眾大臣並不知道國君有何用意。魏文侯看到他們一臉迷惑的樣子,正言說道:“我之所以把我遇到的這件事情告訴你們,是想讓你們明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老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是國家的依附所在。如果百姓不能夠安居樂業,國家便會消亡。為了眼前的暫時利益而放棄了國家昌盛的大計,是不足取的。”
眾大臣這才醒悟過來,深感君主英明。
“皮之不存,毛將附焉?”這短短的一句話就證明了魏文侯以人為本的治國方針。趙威後同樣是這樣一位國君,從下麵的故事中可以看出:
戰國末期,趙威後掌管趙國國事之初,齊王田建派遣使臣到趙國進行友好訪問。趙威後一見來訪使臣便問:“齊國收成如何?百姓怎樣?齊王身體可好?”使臣不悅,反問趙威後:“威後不先問齊王,卻先問年景與收成,這不是先問卑賤,後問尊貴嗎?”趙威後莞爾答道:“一個國家無收成,怎麼能養活百姓呢?如果沒有百姓,哪裏還有國君呢?如果先問齊國君主,豈不是舍本求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