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熊彼特提出“創造性毀滅”的著名論斷之後,技術範式轉變所帶來的企業的興衰成敗,一直是國外學術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關心的熱點問題,而我國的學術界和企業界較少關注這一主題的相關研究和實踐。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科技進步速度的加快,我國企業越來越多地麵臨著被新技術浪潮淘汰的威脅。技術水平落後、技術能力匱乏的後發國家的企業如何把握創新浪潮,克服對外部技術的依賴,抓住新技術的機會,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是企業目前所麵臨的非常緊迫的現實問題。本書圍繞這一突出問題,在廣泛借鑒創新管理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對我國企業在技術範式轉變背景下的動態能力進行了深入、細致、廣泛的研究。

本書首先對動態能力的有關理論進行了文獻綜述。企業資源基礎觀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於企業內部的獨特的戰略性資源。但是企業的核心能力理論認為企業的資源本身是沒有生產力的,對資源進行組合、協調的能力才是競爭優勢的源泉。核心能力理論揭示了企業相關多元化的含義,但是該理論無法解釋企業麵臨外部技術變化時產生的核心剛性。為了克服核心剛性,動態能力理論提出:企業通過集成、建立、重構企業內外的組織技能、資源、專業能力來應對變化的環境。本書在上述相關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把動態能力的研究與技術範式轉變背景下企業的突破性創新的研究結合起來,試圖解決我國企業在成長和發展中所麵臨的“能力困境”問題。

其次,本書借鑒動態能力的現有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個動態能力的雙過程—兩階段的擴展模型。現有動態能力研究的一條路徑是把動態能力看做是能力改變的管理過程,另一條路徑是把動態能力看做是能力本身的變化。本書的研究把兩種視角的動態能力綜合起來,同時借鑒能力重構過程的兩階段(即認知階段和執行階段的理論模型),以企業進行技術範式轉變的突破性創新為背景,構建了一個動態能力的雙過程—兩階段的擴展理論模型。進一步,本書依據Mintzberg的轉變思想即企業組織轉變包括組織和戰略兩個重要的方麵,對模型中的動態能力的戰略慣例和組織慣例進行了深入的論述,總結出激進式搜索、轉變型領導、虛擬組織等戰略和組織慣例。

最後,本書選取了一個在技術範式轉變背景下進行能力轉變的企業,進行了案例實證研究。案例研究表明企業的動態能力的雙過程—兩階段的擴展模型是有效的,本書中所闡述的動態能力的戰略和組織慣例也得到了實證研究的部分支持。

本書的理論研究填補了現有學術研究中關於技術範式轉變背景下的動態能力的研究空白,同時為企業的能力重構實踐提供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理論指導。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related theories of dynamic capabillity。A 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 presents that fi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ems from its internal distinctive strategic asset。But core capability theory thinks firms resources themself is not productive,only is capability of combinating and coordinating all resources fountai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lthough core capability theory interpret implication of corporation related businesses,this theory can not explain core rigid a old firm faces when new technology comes。To overcome core rigid,the dynamic theory advances firm should integrate,built,reconfigu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petences to addess radily environments。Based on these reseaches,this paper synthesize the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and the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 in the background of technology paradigm shifting,attempt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capability dilemma”of our enterprises 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