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企業的新選擇(1 / 2)

資本

作者:

隨著利比亞撒哈拉銀行已向部分中國企業發出“預付款保函索賠函”,中國企業的利比亞賬單已經不容忽視。這也再次提醒廣大的CFO,在如今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風險總是不期而遇,未雨綢繆總不會錯。

那麼采取安全等級相對較高的信用證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各大銀行都在積極開展跨境人民幣信用證業務,摩根大通中國區貿易融資總監高芳明認為,人民幣信用證無論是為企業還是銀行都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但她同樣提醒CFO們,在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即使安全等級相對較高的信用證也同樣有一些潛在的風險。

更多選擇

在高芳明看來,跨境人民幣信用證對客戶而言實際上隻是多了一個幣種上的選擇。她對此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將融資比喻成一棵大樹,產品是樹的枝幹,幣種就是長在枝幹上的樹葉。在信用證這個枝幹上已有很多諸如美元、日元、歐元之類的樹葉,現在隻是在這個枝幹上加了一片人民幣的葉子而已。至於在基本流程和服務等方麵,人民幣信用證與其他跨境信用證產品差異不大。

對於海外的商家來說,人民幣還是一個比較新的事物,需要時間進行進一步了解,目前很多海外賣家依然更傾向於選擇外幣收款。例如國內有進口需求的一些集團企業,他們往往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設立子公司作為境外采購網點。高芳明介紹,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有兩種做法,一類是國內母公司直接開外幣信用證;一類是內地母公司向摩根大通中國申請開立人民幣信用證,通過摩根大通香港分行將該人民幣信用證通知到其香港子公司,摩根大通香港分行根據摩根大通中國開立的人民幣信用證向香港子公司付款,香港子公司為其在海外的供應商付款(見圖1)。

考慮是否采取人民幣信用證的因素之一是香港子公司對彙率風險的管理能力。由於香港外彙市場比較活躍,抗風險的產品選擇更多,在考慮了子公司風險管理能力後,母公司一般會傾向於選擇由子公司在香港進行銀行換彙,支付給最終的供應商,由其承擔外彙風險。“當然如果母公司抗外彙風險能力強的話,也不排除母公司要求開具外幣信用證,從而由母公司承擔風險的情況。”

高芳明還特別指出,跨境人民幣信用證不僅限於從境內到境外,摩根大通同樣可以為出口到中國的境外企業開具人民幣信用證,充分發揮摩根大通國際網絡的聯動優勢。不過她指出,具體操作中還是要看買賣雙方及雙方的銀行是否願意使用,並綜合考慮境內外的彙率和利率。此外,海外人民幣的流動性也是影響境外企業選擇跨境人民幣信用證的原因。

除了選擇在境外設立子公司進行采購以外,還有一些企業會選擇直接進行海外采購。通過跟眾多CFO的接觸摩根大通了解到,境內企業很願意選擇用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不過最終支付的幣種還要綜合考慮雙方的議價能力、財務狀況、市場環境、信用狀況、當地法規等多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