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
作者:任若恩
震驚全球的日本地震,海嘯和核電站的核泄漏還在產生著各種的後果。整個局勢將如何演變還有待觀察,本文僅試圖分析一下這一綜合事件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後果。
為了使得分析的結果易於理解,首先對於一些基本概念做一界定。特別重要的是所謂存量和流量的問題。在地震和海嘯中所損失的一切諸如房屋、設備等的資產都是存量,這些對於當年的經濟活動的成果沒有影響。如果這個損失的資產造成某種經濟活動的減少,甚至停止,則反映為經濟活動成果的減少,這就成為流量的損失,在GD?中就可能體現出來。以福島核電站為例,該電站減少發電,會影響該公司的總產值、增加值,從而影響發電行業的總產值、增加值,最終影響日本的GDP。但是如果最後福島核電站被廢棄,則是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財富的損失,僅為存量損失。
可以看出所有存量的損失可能和日本以外的國家的關係比較小,而當期流量的損失如果是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中,對於其他國家的影響也不會大,但是如果在開放的經濟活動中,特別是日本的相應產業和其他國家的相應產業形成了產業鏈,則事件的經濟後果就會比較嚴重。但我們也要看出,損失的資產未來需要重建,這種重建可能產生較大的對於投資的需求。在曆史上也不乏因地震而產生對經濟增長重要推動的先例,但這一類結果的產生也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
日本地震的影響主要通過兩種渠道傳導給世界經濟,一方麵,日本大量鋼鐵、石化、汽車與核電工業等企業的暫時停產,在短期內引發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大幅波動。其中向上的波動會大於向下的波動。另一方麵依靠日本提供產品的企業可能會因為供應鏈中斷而暫時停產,影響全球經濟複蘇。但這種影響不會持續過久,其他經濟體會有一些替換和補償的機製。
由於地域相近、市場具有關聯度,日本市場的變化可能會對中國市場的心理產生影響,但應該說長期或非常大的影響還不存在。由於日本國內眾多工廠停工,電力短缺,加上消費信心受挫,短期內日本經濟將遭受重創。我國大量進口日本高技術產品、上遊中間產品和設備的產業將受到影響,這些上遊中間產品短期內或將缺貨,國內終端產品製造企業可能會麵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風險,一些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能因為日本設備生產、交貨流程被打斷而不得不減速。但這樣的效應也不會持續過長的時間,因為中國經濟對於這樣的衝擊也具有較大的彈性。
日本地震發生後,占據整體發電能力26%的125億瓦核電站發電能力和占整體20%的每天935幹桶煉油產能被關閉。由於日本部分煉油產能的關閉,對迪拜原油需求產生較大影響,使得迪拜原油價格短期下行。雖然日本地震對原油價格短期產生了抑製作用,但是這種抑製作用不可高估。一方麵,一旦煉油廠恢複運行,而核電站仍無法恢複運作的話,那麼將導致對原油需求的恢複;另一方麵,核電站關閉造成的電力短缺,這使日本將會尋求替代能源,比如石油,並且一旦災後重建啟動,日本暫時受到抑製的能源需求或許還有明顯的報複性膨脹,這些都將會對石油的價格帶來上行壓力。
在短期內,日本國內的保險公司出售海外資產應對理賠,以及企業的災後重建等舉措使資金回流日本,對日元形成需求壓力,從而推升日元幣值。另一方麵,日本的綜合國力不會因地震受到根本性影響,日元仍然是較為安全的儲備貨幣;在災難後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日元的避險需求增加,也會拉升幣值。
從長期看,日本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日元幣值上升不利於出口,因此避免日元升值是日本經濟複蘇的關鍵。日本央行已經於大地震後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擴大政府資產購買。寬鬆的貨幣政策會使日元長期內抵消升值因素,使幣值下降到合理水平並保持穩定。目前美國,歐洲也都存在各種不同的宏觀經濟風險,考慮到外彙市場是一個高度投機勝的市場,市場中的炒家不缺乏炒作任何一種貨幣的理由,因此其結果可能是日元在長期內對於美元是一個波動中的相對穩定。
現在看來,在一定時期內,日本地震對我國電子行業、汽車行業、鋼鐵行業、化工行業、核電裝備業等行業帶來了挑戰,但也有機遇。例如日本災後重建對於鋼鐵材料的需求。但是這次災後重建對於日本經濟的推動力是否如日本1995年的阪神地震,當時日本經濟的表現實際好於預期,而且在重建需求的推動下,各方麵迅速回升。因此還需要繼續觀察,畢竟今日的日本經濟已非15年前的日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