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末年,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國王孔甲“好方鬼神”,夏朝自此開始走下坡路。履癸(夏桀)即位後,更加暴虐殘忍、荒淫無道,賦斂無度,致天下萬民甚苦。
同時期東方的商地,商君主癸逝世,主癸之子天乙(成湯)繼承王位。時履癸暴虐成性,經常壓榨各諸侯國的財產,逼迫各國、各部落進獻大量的貢品、美人,又製定極高的賦稅、征調大量的奴隸建設宮宇高台,致使民眾苦不堪言,履癸逐漸失去了民心和各諸侯國的擁護。
天乙自小便知履癸昏而無道,天下百姓受苦極深,那時他便發誓要推翻暴君的統治,還天下民眾一個安穩、平靜的生活。奈何彼時其年小力薄,伐夏基本上隻是天方夜譚。等到天乙繼位,伐夏便被其提上了日程。
可此時,天乙卻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困難,那就是自堯舜禹至夏朝十七位國王,均以禪讓或世襲產生,從未有過政權暴力更迭的先例。這也使得即使履癸不得民心,他推翻履癸統治的想法依然難以獲得民心,難以成功,自己則隻會被喚作亂臣賊子。
因此繼任之初,天乙並未立即發動伐夏的戰爭,也沒有流露出相關的意向,而是僅僅把商國國內的賦稅壓到了正常的水平,穩定了平民階級的心,並在暗中訓練軍隊、囤積糧草,頒布慕賢令,廣收天下賢才,暗中尋找機會,並等待伐夏時機的成熟。
夏都斟鄩城內,一座正在施工的高台前,一群奴隸正在搬運木石。建造宮台的奴隸十人為一拾,百人為一隊,每十個奴隸中挑選一個裏正,負責具體事物分配,每百人便有一個王宮監吏直接進行管理和指揮。
正值炎夏晌午,奴隸們即使袒胸露背也不免汗流浹背,有的年老力衰的奴隸更是在搬運中突然倒地不起。一般這時,裏正或者監吏會過去查看他的情況,如果其能夠繼續幹活,則一瓢水將其潑醒,用木藤製成的鞭子命令其繼續搬運木石,如果他不再具有工作的能力,監吏就會指揮兩個奴隸把他帶到幾裏之外的采石場邊,讓其自生自滅。
而這種情況,卻是一幹奴隸最期待發生的事情。當然不是期待自己脫水中暑倒地,而是期待在別人出事後,監吏去查看時,自己能夠有那麼幾秒鍾的短暫歇息。
圍觀卻是不敢,要是一幹奴隸都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圍觀倒地者了,那就是自己找死了,挨鞭子是小事,不給吃飯甚至丟了性命就是虧大了。他們也隻是能夠在原地放下背簍中沉重的木石,駐足歇歇腳,等監吏轉身時迅速地背上背簍,就像一切都沒有發生似的。
運氣最好的,則是這倒地之人喪失了勞動能力,也就是活不成了,監吏會挑兩個人把他抬往幾裏之外的采石場。被挑上的人簡直就像中獎似的,畢竟兩個人抬一個死人或者將死之人,總要比一個人背著百斤重的背簍機械地無休止地工作要強。
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他們能在采石場的草叢中坐下來歇息一會。雖然並不能休息太久,不過這也是在無休止、機械般勞動中奴隸們能夠獲得的僅有的樂趣和休息時間了。假使被發現後或者回去略微晚了一些,也隻不過被監吏訓斥一頓、用鞭子抽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