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我國文化旅遊業未來的發展建議
(一)大力開發文化旅遊資源,合理化開發。
我國的文化旅遊業不但要大力發展,而且因為各地的文化旅遊資源不同,所以還應該具有文化針對性的進行開發。要進行深挖掘、重點開發、科學的規範,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隻有這樣,才能促使文化旅遊業得到健康的、快速的、可持續的發展。與此之外,任何一個文化旅遊的形態,都會隨著其整合能力的增強,使得其特色更加的明顯,文化個性越發的突出。有了明顯的特色和文化個性,才能有自己的美學價值,才能吸引遊客,讓文化旅遊特色產生轟動性的效應。隻有達到了轟動效應,才可能將其轉化為更好的經濟效益。應當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文化旅遊特色概念,用獨特的文化底蘊,使得旅遊景點更加的提升其價值。
(二)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不斷革新。
在景點開發之時,應當充分考慮景點配套設施的建設。要落實餐飲,交通等配套設施的合理建設。針對商業化,應該進行合理整合,要配合景區的文化底蘊,盡量做到少而精,讓商業化和文化旅遊主題進行完美融合。加大力度解決用地困難現象,要懂得利用荒山、垃圾場、廢區進行建設,堅持做到廢物利用。政府和金融界應當加大引導作用,政府重點投入宣傳和基礎建設、交通等設施,對於文化旅遊重點城市,應當進行落地免簽、購物退稅等扶持政策。加強景區的硬件設施,向文化、娛樂、購物、等服務行業的發展。要使之形成一條緊密關聯、互相配套的完整產業、經濟鏈條。
(三)增強開發資金的投入,大力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
國家應當針對文化旅遊業進行大力的資金投入,促進其發展的動力。同時充分利用國家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推動產業的金融產品創新,開發出適合文化旅遊產業特點的險種,支持我國民營文化旅遊企業的發展。要積極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文化旅遊產業,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旅遊產業,要民間企業能夠看見市場前景,進而吸引民間投資。
四、加大我國文化旅遊業的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21世紀,人才最重要,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優秀的人才。所以,針對我國目前旅遊業人才的稀缺狀態,應該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增加針對旅遊業人才的培養計劃,加強科學的建設,加大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創新教育製度,引進文化旅遊的優秀人才、經驗管理人員、文化經濟人才,並且要廣泛吸引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園林藝術設計專家,優秀企業家。並建立完善的旅遊業從業資格證製度,嚴格控製從業人員的水平,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係,讓旅遊業從業人才的培養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五、健全文化旅遊業的法律製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對於旅遊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應當完善其相關的規定並且嚴格執行,讓各個方麵的旅遊管理人員都有法可循,並且嚴格執行。同時,應當加強行業監督體製,抵製不良的行業現象。針對欺客宰客等嚴重破壞旅遊秩序,擾亂市場良好秩序的惡劣行為,應當嚴肅處理。要借鑒國外旅遊業發達國家的產業準則,向發達國家學習,並結合國內現狀製定出一套適合本國國情和文化底蘊的管理規範,促使我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軍.廣西導遊[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
[2]李偉,郭芳.論茶文化對旅遊業的牽引作用.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04.
[3]徐國強,吳華.開發茶文化旅遊.振興茶業經濟.茶業通報,2004,10.
[4]陸文榮.開展茶文化生態旅遊活動.為建設生態經濟強市服務.茶葉,2002,06.
[5]劉敦榮.旅遊文化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