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風險規避策略分析
經濟研究
作者:劉豔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世界貿易的涉及範圍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都邁出了國門,開始了國際貿易。需要注意的是邁出國門,意味著遇到的機遇增大,但是遇到的風險也隨之增大了。
【關鍵詞】國際貿易風險對策
一、引言
世界一體化,首先的就是經濟一體化,這一方麵要求積極引進國外資本,另一方麵要求國內企業積極的走出去。我國企業的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一方麵增大了企業的機遇,與此同時遇到的風險也增大。國際冒險風險可以分為政治風險、操作風險、彙率風險等,企業如何針對性的進行防範措施的製定,是有積極的研究意義的。
二、我國企業麵臨的國際貿易風險分析
(一)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當今國際貿易的主要風險之一,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國際貿易摩擦增加、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存在以及反傾銷案件的增加。世界經濟一體化必然要求各個國家之間進行相互的經濟交流,但是世界貿易的區域性發展迅速,區域排他性嚴重,區域保護主義嚴重。目前,各國紛紛降低關稅,增加本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但是部分發達國家依舊以技術壁壘為貿易手段,製度出技術優勢的產品標準和法規,將其他國家的企業排除出國家市場。部分發達國家甚至對生產企業的生產資格提出疑問和要求,以此排擠國外企業。
(二)操作風險。
在實際的國家貿易操作中,價格條款通常表達為貿易術語,並且貿易術語還規定了貿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這就要求企業正確的進行貿易術語的操作,一條貿易術語對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其對應的權利和義務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下,其意義是存在區別的。貿易術語要與合同性質相匹配,與此同時,合同條款也需與合同的性質所匹配,並且與貿易術語一致,三者不能出現意義的偏差或者矛盾狀況。一旦出現貿易術語應用不當情況,就很容易被國外不法商人鑽空子,造成貿易糾紛,影響企業的經濟發展。
(三)彙率風險。
國內貿易通常隻有本國貨幣參與結算,不存在本幣和外幣的折算比率問題。國際貿易涉及不同的國家貨幣,這使得結算時不得不參考貿易雙方國家的貨幣彙率,並且國際之間的貨幣比率是隨著國際外彙市場波動而浮動的,這就導致企業的實際結算值也隨之波動,企業的麵臨的風險也增加了。外彙彙率的波動會影響企業的外幣收入和支出義務,外幣的升值會使得實際支付本幣增大,並且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增加也會增大企業成本,降低企業的利率。
三、國際貿易風險規避對策分析
(一)積極進行交易對象的資信調查。
國際貿易中,要積極進行貿易對象的審核調查工作,保證風險的最小化。企業要調查貿易對象的真實性,明確對方的資信信息,明確對方的真正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資信信息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對貿易對象的營業執照進行驗證,保證營業執照正本和副本的真實性和時效性;二是核查貿易對象的經營活動情況,核查其貨物、注冊資本、法定辦公位置以及是否存在違法操作等等;三是核查對方的基本賬戶情況以及經營管理能力,這包括出口許可、原材料供應能力、生產加工能力、貨源等等企業的資信信息關係到該企業能否負擔債務責任以及履約能力;四是對貿易對象的主體資格進行分辨,明確對象是法人還是自然人或者非法經濟組織;五是對貿易對象進行信譽度的審核,查看其有無不良的曆史記錄,保證該企業的貿易信譽。積極有效的資信信息調查工作是風險規避的重要保證,需要企業準確而客觀的進行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