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誤導”。呂筱仁昨天晚上也都想到了這個問題。葛洪濤到寧秀來聽了一次意見就得到這樣的結論,那麼說明他在寧秀時聽到了不少對他和胥忖朱非常不利的話。對於胥忖朱,呂筱仁覺得葛洪濤聽到不少有關他的壞話也可以理解,呂筱仁知道胥忖朱在寧秀幹部群眾中口碑不好,但呂筱仁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在寧秀這麼多年,在寧秀的各個單位班子和領導班子中遍布了自己的爪牙和嘍囉,就是市級部門的主要領導,都有不少是自己的人,怎麼可能會出現讓葛洪濤下那麼大決心,甚至冒著不惜讓自己走上極端路子的風險?
呂筱仁不知道葛洪濤到寧秀後聽取意見的範圍和對象。葛洪濤到寧後,為了盡可能地讓盡可能少的人知曉他到寧秀的事,也就隻有胥忖朱和文十化在葛洪濤在寧秀時有所接觸,其他人都沒有和他接觸,就是通知人來談話,都是葛洪自己確實了以後,自己直接打電話的,因此,葛洪濤在寧秀到底聽了哪些人的意見,除了葛洪濤自己外,連胥忖朱都不知道。由於呂筱仁不知道這個情況,他以為葛洪濤聽了好大範圍的人的意見,因而對於現在葛洪濤做出這種調整方案,呂筱仁始終想不通。他不知道,在寧秀市委、市政府班子及人大、政協班子中,公道正派的人還是占多數,不少人對於呂筱仁這些年在寧秀的飛揚跋扈、為所欲為還是看不慣,隻不過多數人不敢當麵得罪他,在表麵上裝著對他恭恭敬敬的樣子,實際上內心裏是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的,隻是平時沒有機會表達,這一次葛洪濤到寧秀來單獨聽取意見,大家就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至少是一次可能明確向組織表明自己觀點和看法的機會。因此,大家都敞開思想,把內心裏的真實話都向葛洪濤擺了。雖然也有不少人知道呂筱仁與葛洪濤的關係,擔心自己把自己的意見反映後,會不會傳到呂筱仁耳朵裏去。但他們都覺得葛洪濤既然是省委組織部部長,是代表組織來聽取意見的,自己有什麼話就應該如實在向組織說明、反映,這也是正直正派幹部的基本思想和做法。從這一點講,寧秀的極大多數幹部都還是好的。
對於呂筱仁的第二個問題,天天想了很長一陣,才緩緩地說道:“呂書記,我覺得要讓葛部長改變他目前做出的這種考慮方案,隻有找到能夠實實在在影響他的人才有這種可能,否則,他既然已經給他的部下做出了安排,考慮到自己的領導形象和工作權威,一般的人也可能無法改變他的這種考慮的。”
天天說出來的想法,呂筱仁也想到了,但目前就自己所了解的情況和熟悉的人員,要能夠影響葛洪濤決策的,隻有胥忖朱的老丈人。其他能夠影響葛洪濤決策的,呂筱仁不熟悉,呂筱仁相信胥忖朱也可能和他一樣不熟悉,或者說即使熟悉,但要能夠幫得上忙的人,目前還不會有第二個。
這樣想著,呂筱仁感到非常幸運的是這一次胥忖朱也在調整之列。因為就呂筱仁目前所了解到的情況,呂筱仁知道胥忖朱目前也是非常不願意離開寧秀的。有胥忖朱和自己在這一次的問題上捆在一起,呂筱仁又覺得心裏多少要踏實一些。畢竟多一個人就多一股力量嘛!到這個時候,呂筱仁才感到自己到市委任職後就馬上改善和胥忖朱關係的做法是多麼的正確。如果自己仍然象在政府一樣和胥忖朱對著幹,自己這一次就肯定是孤家寡人,完全不可能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想到這一點,呂筱仁又自己在心裏暗自慶幸,也覺得自己處事實在是能夠很好地把握時機和機會。
“這件事看來還必須和胥書記一起商量。這樣,天天,我們一起去找胥書記,隻要這一次我和胥書記能夠渡過這一次難關,我可以給你保證,我們決不會虧待你的。”呂筱仁為了在這個時候把天天緊緊地拉到他和胥忖朱一起,又是許願,又是保證。這在呂筱仁來說,還是非常少有的。
而天天也覺得在這種時候,自己出手相幫了,以後的收益就會比平時相幫的收益大得多。天天非常清楚“雪中送碳”的道理。“錦上添花”的事當然是好事,但“錦上添花”的效果絕對沒有“雪中送碳”的效果好。於是他對呂筱仁說:“就是,我也在想,這件事肯定要讓胥書記知道,讓他也想想辦法。多一個人畢竟多一個思考問題的渠道和途徑。”天天當然知道胥忖朱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