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其他采購效果指標。其他與采購及供應商表現相關的指標有供應商總體水平、綜合考核以及參與產品或業務開支、支持與服務等方麵的指標。
(1)技術與支持。技術與支持包括采用計算機係統處理行政事務以及采用電子郵件聯係處理業務的供應商數目錄、采用電子商務的供應商數量、參與本公司產品開發、工藝開發的供應商數量及程度、能用英文直接溝通的供應商數量等。
(2)綜合指標。綜合指標包括供應商總數、采購的物品種數及項目數、供應商平均供應的物品項目數、通過ISO國際質量體係認證的供應商數目、獨家供應的供應商數目及比例、夥伴型供應商及優先型供應商的數目及比例等。
第二節跟蹤與考核體係
一、合同的跟蹤
合同在簽訂後,進行跟蹤是工作人員的重要職責。合同跟蹤的目的有主要三個方麵:促進合同正常執行、滿足企業的物料需求、保持合理的庫存水平。在實際訂單操作過程中,合同、需求、庫存三者之間會產生相互矛盾,突出的表現為:因各種原因合同難以執行、需求不能滿足導致缺料、庫存難以控製。
(一)合同執行前跟蹤
當一個合同製定之後,供應商是否接受訂單,是否及時簽訂等都是訂單人員要及時了解的情況。在采購環境裏,同一物料有幾家供應商可供選擇是十分正常的情況,獨家供應的情況是很個別的。雖然每個供應商都有分配比例,但是在具體操作時還可能會遇到供應商因為各種原因拒絕訂單的情況。由於時間的變化,供應商可能會提出改變“認證合同條款”,包括價格、質量、期貨等,作為訂單人員應該充分與供應商進行溝通,確認可選擇的供應商。如果供應商按時返回訂單合同,則說明供應商的選擇正確;如果供應商確實難以接受訂單,千萬不可勉強,可以在采購環境裏另外選擇其他供應商,必要時要求認證人員協助辦理。與供應商正式簽訂過的合同要及時存檔,為以後查閱做好準備。
(二)合同執行過程中的跟蹤
與供應商簽訂合同後,訂單人員應該全力跟蹤,合同確實需要變更時要征得供應商的同意,不可一意孤行。合同執行過程跟蹤要把握以下事項:
1.要嚴密跟蹤供應商準備物料的詳細過程,保證訂單正常進行。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反饋,需要中途變更的要立即解決,不能夠在這方麵耽誤時間。不同種類的物料,其準備過程也不同,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供應商需要按照樣品或圖紙定製的物料,存在加工過程,周期比較長,出現問題幾率大的情況;另一類是供應商有庫存,不存在加工過程,周期也相對比較短,不容易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前者跟蹤的過程就比較複雜,後者相對比較簡單。
2.要緊密地響應生產需求形式。如果因市場生產需求緊急,要求本批物料立即到貨,采購人員就應該馬上與供應商進行協調,必要時還應該幫助供應商解決疑難問題,保證需求物料的準時供應。有時市場需求出現滯銷,采購方經過研究決定延緩或取消本次訂單物料供應,訂單人員也應該立即與供應商進行溝通.確認可以承受的延緩時間,或者終止本次訂單操作,同時應該給供應商相應的賠款。
3.慎重處理庫存控製。訂單人員應密關注庫存水平,既不能讓生產缺料,又要保持最低的庫存水平,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當然,庫存問題還與采購環境的柔性有關,這方麵也需要認證人員和計劃人員的通力合作。
4.控製好物料驗收環節。物料到達訂單規定的交貨地點,對國內供應商一般是指到達企業原材料庫房,對境外供應商交貨一般是指到達企業的國際物流中轉中心。境外交貨的情況下,供應商在交貨之前會將到貨情況表單傳真給訂單人員,訂單人員必須按照原先所下的訂單對到貨的物品、批量、單價及總金額等進行確認,開進行錄入歸檔,開始辦理付款手續。境外物料的付款條件可能是預付款或即期付款,一般不采用延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