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奧會”之後:大國關係求變?
卷首語
作者:龔泓銘
6月7日至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特別會晤”。
不在首都,而在加州;不在白宮,而在莊園;不是國事訪問,也不是工作訪問,而是非正式會晤。加州莊園“習奧會”,開創了中美元首會麵的新形式。
這次會晤,不但在日程上比預期常態提前了至少三個月,而且還選擇在加州洛杉磯以南的安納伯格莊園舉行。雙方如何推進中美關係與國際事務,備受世界矚目。
在美國曆史上,莊園會晤通常是和比較友好的盟友之間采取的會晤形式。國際關係專家認為,兩國領導人之間關係的穩定和諧,在關鍵時刻能夠為兩國關係起到防火牆和危險堤壩的作用。兩國領導人的默契,會化解兩國關係中的大波浪。
“莊園外交”說到底隻是外交行為中的一種形式,其落腳點自然還是要回到“外交”上,莊園會晤中的會談是重中之重。在莊園外交中,會談不會像在正式場合一樣嚴肅,會談各方“談一談休閑的話題,”然後對“正式問題做一些補充”。
此次“習奧會”,雙方的話題側重中美兩國的大戰略、大政策和大方針的溝通與交流,包括對世界局勢的看法、對朝核問題的態度,對歐債危機的看法,對世界經濟複蘇的看法等等。
世界輿論認為,此次會晤讓兩位領導人建立起友好的個人關係,在不必拘泥於國事訪問的禮儀的情況下,深入討論兩國間最有爭議的問題,尤其是朝鮮問題、網絡安全和亞太的海上爭端。
從莊園會晤也可以看出,習近平和奧巴馬在聯手為中美兩國關係進行“頂層設計”,這種意義遠比某一個問題的進展更重要。這種會晤表明,兩位領導人願意把對方看做是自己的朋友。
沒有選擇國事訪問這種正式形式,也表明了美國還存在一些反對和中國合作的勢力,美國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主張與中國展開軍備競賽;另一種則主張中美兩國應該合作,雙贏。選擇莊園會晤這種形式,應該能表明奧巴馬本人是持後一種態度的,他願意與中國共同合作,解決雙邊和多邊問題。
新領導層履新雖不足三個月,中國外交卻已巧妙地打出了“組合拳”。新領導層的外交重申著“重視大國與周邊、積極與新興國家合作、尊重各國關切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關切”的負責任大國風範。
從俄羅斯到非洲,從金磚峰會到博鼇論壇;從奧朗德來華,到李克強總理訪問南亞、歐洲,再到習近平訪問拉美並會晤奧巴馬……“走出去”與“請進來”的合奏,有條不紊地將新領導人的足跡和聲音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媒體認為,如此外交戰略定位,不但為“中國夢”的實現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也向世界宣示了分享“中國夢”的誠意,即與各國一道努力營造一個長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