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衝動,莫衝動!華大夫也過,門主隻有半年左右的壽數,為此門主還與華大夫立了誓言,你是想讓門主三個女兒皆死於非命麼?”
“我……我……陽非秋!都是那個家夥,若不是他遲遲沒有趕回來,門主怎麼可能心願未了,未等開戰就一病不起?”
“你再一遍?”
胡雲揪著那個冷笑著的魁梧大漢,這個家夥叫馬玉成,是6滄海的心腹,也是乾堂大長老,是前任乾堂堂主之子。在神門內也極有威望,卻是性子火爆,因此被包括現任乾堂堂主在內的八大堂主認為是要死在乾堂長老任上的。隻不過,馬玉成聽到這個消息後,反倒是哈哈大笑:“終生長老之位?那倒也不錯,隻可惜我那兩個孩子實在不成器,莫教他們繼承了我這長老之位才是……”
這話裏的意思,手底下的人哪裏能不明白?神門堂口不比尋常門派,倘若是丐幫的一個分舵,那隻是管理丐幫一畝三分地之中的其中一分,還要受總舵派來的人製約。而神門門主手底下並沒有自己的親信,唯有三使者與三使者門下的弟子,而三使者門中弟子,在離開神門地盤時,也必須要掛在乾坤兩堂名下。
也就是,神門門主手底下隻有隻管著是一個人,執劍使、執刀使、執弓使三使者,再加上八大堂主一共十一人而已。
各堂口的長老、護法,皆不由門主任命,唯有堂主之職,神門門主才能提供自己的“意見”。這個法子,是陽非秋教給6滄海的,便是隱門的法子。
隻不過,隱門的法子與神門的法子也不是一個模樣,神門有八大堂口,隱門卻沒有八大堂口,隱門隻有三使者,以及三使者之下的眾多弟子,雖然也有個“長老”、“護法”的名號,但那都隻是三使者門下眾弟子各自的稱謂而已,他們是三使者的親信,卻不是門主的親信。
6滄海手底下的人皆是官軍出身,自然絕無可能接受這種製度,且不門主之下的實權者隻有三個,便是這種鬆鬆散散的製度,便讓那群軍人無法接受,正因如此,陽非秋才建議6滄海將“神教”原來的五大堂口改為八個,又另外設置三使者職務,待那些軍隊出身的武人習慣了江湖規則,再一步步調整過來。
不得不,當時陽非秋還是年輕了些,倘若是現在的陽非秋去做這件事,就絕不會生出能夠一步步調整過來的荒謬想法。
江湖門派之中,一個規章,一個製度倘若立下,要更變,就要動到許多人的飯碗,且不現在將八大堂口取消會使得已經形成派係的八大堂主如何反抗,即便是將那與八大堂口格格不入的三大使者製度作出微變更,也不會有任何人同意。
畢竟大家已經習慣了如今這個製度,單憑會導致有些人丟掉飯碗或是減少口糧的這個可能,所有在神門之中身居高位者皆不會同意更改這個製度。
像如今身為執刀使一係弟子,身在坤堂的胡雲,便與身在乾堂,卻身為乾堂長老的馬玉成矛盾重重。
當年二十歲的陽非秋還不知道,隱門三大使者之所以能夠成為隱門穩定的一個製度,其根本是三大使者榮辱成敗,皆與門主息息相關,又因為神門弟子除卻三大使者弟子之外,並沒有“堂口”限製,名義上皆是門主直轄,自然不會起什麼衝突,隻不過在遇到事後,才會與三大使者其中一位站在一起,可誰又知道這三大使者究竟可靠與否?萬一哪一位得罪了門主,門主一追究起來,牽連到自己呢?
人越少,山頭越少,站在山峰上的人就能將局勢看得更清楚。
陽非秋知道自己錯了,但悔之晚矣,如今在6滄海塌前,為了神門將來考慮,他必須做出一個決斷。
屋外的吵鬧聲不知從什麼時候生了變化,在6滄海塌前的三使者八堂主,皆是江湖中一流高手,如今屋外生的一切,他們怎麼可能聽不清楚?
“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