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神門之亂(六)(2 / 3)

對於胡雲接下來那一番逐漸聽不著,又極為破碎的話語,陽非秋也恍若未聞,他隻是念著胡雲出的那兩個字:

“轉機……”

這聲音似乎有些猶豫,又似乎經曆了一番掙紮,直到最後才堅定了決心:“也算是有轉機吧……隻不過或許與你洪門主又寄出了一封信,是往北邊寄去的。”

“北邊……”胡雲感覺自己鼻腔一塞,似乎被什麼東西堵住了,再接著,便是一股熱流直衝腦門。

通敵叛國?

這四個伴隨著熱血,一同往胡雲大腦湧去。

陽非秋笑了笑,又搖搖頭道:“不錯,我本還想要不要和你東晉時神門蛇鼠兩端的故事,現在看起來,或許是沒有這個必要了。正如你所言,隱門從來都是這樣,自古有之,李唐之時,安史之亂中,本門便在長安城破之後,投奔了之後被定為反賊的安祿山麾下,幾番反轉,這才重歸李唐……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

雖是輕描淡寫一句“成王敗寇”,但胡雲仍是怒火中燒,平日裏胡雲便是一條響當當的漢子,最厭惡那些棄國棄家,投奔賊人的大奸賊,但得知自己這一身武藝,來自於因為利益不合,便將家國拋棄的隱門之時,對於自己這身武功,胡雲卻也生出滿滿的厭惡。

“自此往後,隱門便投奔了大遼?大遼能拿出什麼做交換?塞北草原?銀子?美女?還是其他什麼東西?下武林豪傑,九成都在中原,隱門投奔了大遼,是想要做茫茫牛羊的江湖霸主麼?再者來,大遼沒有多少江湖人,根本不需要‘以江湖製江湖’,隱門又能給大遼什麼東西呢?”

一連串問題,好似連珠箭射出一般朝陽非秋射來,但陽非秋有哪裏會有半分慌亂?他隻是無奈地笑了一聲:

“北邊契丹大王,正是在那一年死了一個,又換上一個新的,他們本來還要洪門主刺殺趙匡胤,隻可惜趙匡胤本人就是一位絕世高手,再加上稱帝之後他身邊禁軍衛士也都能夠媲美江湖之中頂尖高手,洪門主刺殺趙匡胤的行動,又怎麼可能成真?趙匡胤不死,契丹人就絕不敢南進半步,當初對隱門許諾的武林霸主之位,自然也就不能兌現……起來,還真該感謝洪門主還知道深淺,那顆心還存有半分理智,否則我也不可能身在此處,做他們眼裏的提線木偶……”

陽非秋話中之意再明確不過,得輕描淡寫,但胡雲卻知道,陽非秋對於這些叛國行為有多麼深惡痛絕。聯係到陽非秋在隱門覆滅之後,便加入了與趙匡胤有著“合作”的神門,如今還在負責江北武林與朝廷的聯係,試圖讓神門成為朝廷放在江湖之中的一柄神劍,倘若陽非秋當年果真支持隱門投奔大遼,又怎麼能夠在這個位置上坐得安穩?

想通這一層後,胡雲心中多多少少好受了一些,至少這個被自己敬重的人沒有違反原則,沒有讓自己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等到數年之後,這件事才因故東窗事。那時與大宋關係一直不好的隱門已經漸漸勢衰,再加上部分弟子已經到了遼人那兒,隱門已經處於最衰弱的境地,雖然這種衰弱比起當今神門來,還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在當時,隱門已經被視為一隻垂死大馬,雖然又重又大,但在江湖之中已經聽不到隱門的聲音了。隱門不露麵,少林、昆侖這些一直被隱門壓了半個腦袋的門派,自然也不會去到處尋找隱門的蹤跡,他們雖然苦苦盼著隱門衰落,卻還沒有膽子去招惹隱門……”

胡雲聽到此處,心中不由得暗想:“難怪這江湖中四五十歲的前輩,對於隱門幾乎沒有半點印象,即便是六七十歲的老翁,對於隱門也是含糊其辭……若不是滿兄弟將他爹告訴他的話酒後失言,透露給我與張兄,隻怕我連隱門的存在都毫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