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亦師亦父(六)(2 / 2)

失去朝廷實質支持,但此刻正逢“魔門”勢力最衰之時,隱門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當時新任隱門第八十任門主的洪宸,便布了“屠魔令”,與昆侖、少林、丐幫、山等江湖大派聯手,在江湖之中將“魔門”趕盡殺絕。終於,在貞觀年間,洪宸率領武林同盟成功剿滅藏身巴蜀的“魔門”殘黨,雖那一戰中洪宸身死,但隱門卻依然成為了江湖之中當之無愧的霸主。

但因為隱門與李氏的特殊關係,更是出於一貫行事風格的考量,隱門新任的門主洪任華最終還是沒有選擇繼續擔任武林盟主,並宣布武林同盟解散。自此之後,隱門便成為了李氏手中一柄利劍,在武氏亂政之時,正是隱門保下了李氏後人,才使得最終李氏重奪江山。

李氏能夠穩坐江山,可以隱門是功不可沒,隻要為李氏和朝廷辦事,隱門便能夠隨意操控著江湖大勢,成為朝廷手中一柄神劍的同時,也為隱門中人換取了一些功名爵祿。但好景不長,在漁陽鞞鼓驚破地之後,已經成為龐然大物的隱門卻產生了第一次分裂,在這一次以安祿山為的叛亂之中,隱門內部也分成了兩大派,其中任何一派的弟子,都比少林、昆侖這些人盡皆知的江湖大派強上百倍。

但因為押寶不同,當代宗新立不久,下幾近平定之時,隱門門內卻已經殺得昏黑地,兩派推選出的門主無數,皆無善終者。曆經這不到十年的下大亂後,隱門實力卻已變得不及大亂前一成。

結果雖是支持李氏這一派取得了勝利,但因為自相殘殺,門中弟子九死一生的隱門,早已不同於往昔那般可怖。又因為隱門在這場大亂之中大致有半數門人投奔了叛賊,是以朝廷與隱門之間,實則已經生出了許多隔閡。甚至當時抹平門中裂痕,將一些弟子重新接納回隱門的門主洪基不得不對繼任門主洪德留下囑托:

“這一場仗,雖李家贏了,但咱們卻輸了,咱們日後若不能夾著尾巴做人,隻怕那些朝堂上誇誇其談的文人,會認為咱們已經不受他們控製……你也知道,這些世家門閥,對待咱們這些江湖子弟是一種怎樣態度,本門若要複興,希望已不再朝堂上了。”

“那麼,爹的意思是……”

“宮中,武人、文官世代更替,即是襲爵封賞,也不過數世榮顯,唯有帝王家千秋萬代……千秋萬代……”

洪基之言,聽在洪德耳中卻是變了味道,這“帝王家”被洪德聽成了“李家”。

因此,李氏政權不斷衰微,隱門也跟著不斷衰微,盡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隱門在江湖之中相較起蓬勃展的少林,與在安史之亂中以“平亂剿匪”為名而入主巴蜀相較起來,卻依然能夠稱得上龐然大物。雖動動手指便能在江湖之中興起風浪的日子已不複返,但憑著門中秘籍與多年來為李氏辦事而形成的牢固關係,依然能夠保持江湖第一大派的尊嚴。

然而,最終在唐末黔揭竿,節度使反叛之時,隱門的喪鍾也終於響徹了整個江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