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風浪將起呐,這個司空孤……”
回到裏間,素衣老者麵上滿是不屑,與他身邊年輕人分席落座後,在年輕人遞來一杯熱茶時,素衣老者那張臉才微微舒緩一些。 Ww WCOM
“這家夥動作倒是快,先製人呐。”
這年輕人左臂處纏著一條紅綾,腰間配著一刀一劍,在江湖之中,同時修成這兩種兵刃的人並不算多,而能有成者更是寥寥。年輕人年紀不大,單單從外貌上看,並沒有什麼特別,隻不過麵色紅潤,氣色極好。除此以外,再無什麼能夠被稱道之處。倒是他對麵那個老者,雖素衣白袍,但麵相極具威嚴,那拿著茶杯的右手,尾指也少了半截,剩下那半截尾指光禿禿的,看起來應該是陳年舊傷了。
這左臂纏有紅綾,眼珠子是不是往布簾那兒瞥去的年輕人,正是神門執劍使滿紅沙。而那個板著臉,慢吞吞品茶的素衣老者則是神門坤堂堂主劉粟。
神門與尋常江湖門派不同,其上隻設一門主,三大使者,八大堂主共十二人,其餘門眾,位階不分高低。神門門徒所信奉的乃是西域“神教”,此“神教”從西域傳入長安,又因唐末戰亂,因此得以傳播至中原。最初神門由6齊峰所創,然而西域功法並不適合中原人修煉,是以6齊峰拆變心法與招數,乃創神門基礎心法——善道心經。因善道心經極易修習,又對根骨資質無苛刻要求,比之其餘門派築基心法需要自幼修習,善道心法哪怕耄耋老翁用三五載都能有所成,若是稍有資,三個月或半年便能修得圓滿。是以唐末烽煙四起時,神門便作為江湖勢力雄踞中原,成為江湖之中一顆耀眼新星。
除上位者十二人外,其餘門眾一應平等,無論武功高低,無論之前在江湖之中如何威名赫赫,隻要讀過神典,當上信徒,那麼便人人平等。因此即便是普通門眾,也可以直視門主,與門主同席共餐,不必遵循什麼孔孟禮數。
門主自然就是號令所出之人,自上而下號施令,雖地位與門眾無異,但但凡涉及神典解釋與神門展之矛盾,都必須由門主占卜問,以獲聖裁。
門主之下,便是三使,三使並無統轄,負責率領門眾弟子執行任務,日常還擔任傳授武功之責。三使雖分為執劍使、執刀使、執弓使,但卻未必需要專修劍、刀、弓,滿紅沙雖為執劍使,卻是刀劍雙修。
除三使之外,另置有八大堂主,依照6齊峰之意,分取華夏八卦排序,為乾、坤、震、巽、離、坎、艮、兌八卦而設,每一堂分設華夏一處,統轄該處門徒弟子,以便傳播聖道。
然而這十二人職責皆是6齊峰初衷,神門草創,也並未參與任何江湖事務,是以隻被江湖人當做異邦異教看待。但當第二任門主6滄海繼任後,神門便進行了“教義革新”。除去所謂“聖言”,也不再限製“信徒”言行,並且開始參與江湖事務,門內經過一番大清洗後,神門也不再傳播教義,雖然也沒有廢除教義,但幾乎所有使者與堂主都不再提及“神典”一詞。
自此之後,神門對於普通門眾隻是傳授武功,而之前接受過“神典”教義之人,則在門中被稱為“先師”,先師聽從八大堂主號令,負責約束門眾,但並不對門眾吐露“神典”教義。一旦門眾問起,先師也僅僅隻是讓其修習武功,隻要武功有成,堂主便會上稟門主,在三年一度的“召神會”上冊封其為先師,傳授部分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