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代表國家創造的中心、發展的中心、高新技術的中心、知識產權的中心,中關村的目標是10年內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為達到這一目標,離不開為中關村帶來活力和創造商業價值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業型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企業精神的基本內核就是發明新技術、創造新市場。據APEC的歸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般存在著五大困難:市場準入、資金融通、人才引進、信息共享以及科技應用。其中資金融通是其中的關鍵,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被稱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目前,中關村有相當多一部分中小科技企業資本實力較弱,經濟規模較小,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融資難度大,獲得貸款的不到7%。為了實現中關村的改革與發展目標,政府及其管理機構、投資機構等方麵都在不斷地探索新的途徑以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融通難題。
一、中關村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麵對不同的資金需求或者在不同市場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業的各個階段需要不同的融資形式。創立階段由於風險巨大,難以吸引外部投資者,但由於資金需求不大,一般創業者個人投資就可以滿足,也有一些風險基金在這個時候進行投資,這被稱做種子投資;研究和導入市場階段由於風險大,上市和銀行貸款幾乎不可能,風險資本正好可以滿足這個階段對資金的需求;增長階段由於業務發展迅速,企業開始贏利,前景已經很明朗,風險比較小,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獲取大量資金,以滿足巨大的資金需求,此時一些商業銀行願意提供貸款,同時一些風險資本也進行投資,上市以後,風險資本一般會退出;成熟階段高科技企業和其他行業的成熟企業類似,以資本市場和銀行貸款作為融資渠道,風險資本基本上套現退出。
目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風險投資、資本市場和銀行貸款。由2004年1月7日中關村科技園區2004年工作會上披露的信息可知,融資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上市是中關村企業的首選融資渠道,目前中關村共有上市公司56家,占北京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其中大陸主板41家,香港13家,美國納斯達克2家。園區企業在大陸主板市場融資比上年增長1倍,在香港證券市場融資比上年增長近8倍。
銀行貸款是中關村企業融資的主渠道。商業銀行的理想貸款對象是經營穩健、財務風險較低的企業,而高科技企業尤其是處於創業階段的高科技企業承擔的風險極大,銀行貸款的收益隻是固定的利息,在風險和收益不兌現的情況下除非創始股東有足夠的資產作為抵押,否則創業高科技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另外高科技中小企業規模比較小,資產額也較低,其中不少是民營企業,很難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即使獲得商業貸款,其成本也很高。政府為推動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已采取了許多措施鼓勵銀行向那些具有穩定的產品和市場、前景良好及財務狀況穩健的民營高科技企業貸款。2003年園區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總額約為450億元。為鼓勵和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到中關村科技園區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中關村科技園區留學人員創業企業小額擔保貸款“綠色通道”。
在中關村,由於許多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不具備銀行現行的貸款抵押條件,無法與商業銀行直接對接,所以,它們也在不斷地尋求風險投資的支持,但由於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其結構性缺陷導致風險投資因退出渠道不足而極不活躍,民間投資亦缺乏熱情,現有的投資機構偏離了風險投資這種成分資本的主要功能:培育創業企業。矽穀吸收了美國40%多的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在高技術產業融資中占主導地位是一種典型的美國現象,有其發展的土壤;而在其他國家有各種各樣的融資形式以適應高技術產業對資金的需求,風險投資並不是這種資金的主要供應者。我們的調查表明,由於沒有法律保障和退出機製,使得密度居全國之首的北京風險投資機構或是把錢握在手中遲遲不敢下注,或是為了風險投資的“高額回報”的即時性需求偏轉方向到證券市場上,使得大量資金與中小型企業無緣。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任冉齊說,目前風險資金占到中關村投資總量的比例還不到10%。他認為,“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的最重要的平台就是多層次的資本平台,這不是我們區域所能解決的問題,是國家要痛下決心解決的。多層次的資本體係也就是說從股市到我們的一板、二板、櫃台交易體係,或者說再進一步的多層次的投資資本市場,這個體係的建立最終才能解決金融與產業的結合問題。”
中關村科技園區常務副主任戴衛說,2003年3月中關村成立了中關村技術產權交易所,目的是打通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進出通道。截至2003年底,中交所累計掛牌項目702個,掛牌總金額237億元,其中高新技術項目成交31個,成交額超過29億元。
直接麵向社會融資: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企業信托融資計劃(第一期),是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下,由北京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具體實施的。這是國內第一次以集合資金信托的方式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籌措資金,是高新技術企業麵向社會直接融資的有益嚐試,也為社會投資者開辟了一條新的有效、安全的投資渠道。募集資金將以貸款形式分別發放給三家借款企業,用於補充三家企業的流動資金和產業項目建設。這三家企業都通過了完善的信用評級,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信托資金發行期為2003年12月17日~2004年1月16日,已為園區企業籌資8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