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技術企業集群治理及其演進機理研究”(70372006G0212)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技術企業集群治理機製及其製度創新研究”(03JD630001)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完成的。
作為一種現象或一種發展方式,企業集群早已出現,經濟學家借助不同的理論對其產生原因和發展趨勢做了解釋。集聚經濟理論認為,工業區位的選擇是由成本費用大小決定的,當集聚所帶來的好處抵消或超過由此引起的運費增加時,集群因子便會對工廠區位選擇產生作用。韋伯把集群因子歸結為四個方麵因素:技術設備發展引發的相互之間依存、專業化勞動組織發展的結果、市場化因素和減少經常性開支;另外,外部經濟性也是導致經濟集聚的重要原因。馬歇爾(1997)把企業集聚引發的外部經濟歸結為: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力市場、獲得中間產品、技術和信息共享。交易費用理論把企業集聚現象解釋為不確定情況下,基於社會資源價值的企業治理機製的選擇結果。在交易頻率大大增加的情況下,為減少不確定性的發生,企業會借助契約實施治理。但單純的市場契約治理成本高,人們轉而借助於建立在社會資本之上的信任和產業文化降低交易費用,集群化發展剛好滿足這種需要。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集群的創新理論認為,創新的係統因素中,軟因素是至關重要的。這些因素包括:製度、文化、法律、企業家精神等。企業集聚所形成的社會性係統是軟因素係統日趨同質化,形成相互學習機製,進而降低創新的風險,加快創新速度(林平凡,2003)。波特利用競爭優勢理論創立了企業集聚的新競爭經濟理論,他認為,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於企業“紮堆”,其結果形成學習機製;借助交流機製,形成產業群內部的自我加強機製,進而形成持久競爭力。
學者們從不同角度論證了企業集群的形成原因和生成機理,產生了不同的理論流派,豐富了經濟學理論。但在研究過程中,學者們對企業集群內涵的認識並不統一,主要原因是研究角度不同。亞當·斯密從分工的角度描述了企業集群現象,他認為,企業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質的中小企業為了完成某種產品的生產聯合而成的群體。韋伯從產業集聚作用形成角度分析了集聚的兩階段,指出高級階段的企業集聚就是企業集群,即各個企業通過相互聯係的組織而實現地方工業化。也就是說,在韋伯眼中,企業集群是企業的一種空間組織形式。馬歇爾把企業集群定義為產業區,在產業區內,集中了大量的相關專業化分工的中小企業,其內生產活動不是自給自足,而是勞動分工的不斷細化,生產能力迅速提高,促使區域與外部經濟空間建立持久與廣泛的聯係。威廉姆森突破了組織形式劃分的兩分法,把組織形式分成三種,他認為,介於純市場組織和科層組織之間,存在大量的中間性組織,這些中間性組織存在的意義在於節約交易費用。遵循這一分類方法,實際上,威廉姆森把企業集群視同為中間性組織。邁克爾·波特在1998年發表的《簇群與新競爭經濟學》一文中給企業集群下了定義。他認為,企業集群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係的公司和關聯的機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係在一起,這些企業的集聚形成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
從以上學者們給企業集群下的定義可以看出,雖然給出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學者們普遍認為,企業集群是相同企業或相關聯企業的集合體,是企業的集聚。不同的是,有的學者強調企業集群的地方性特點,有的學者強調企業集群的產業關聯特征。而實際上,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集群既可能表現出地方性的聯結,又可能表現出產業化的聯結,並且單純的地方性可能導致集群的封閉型和退化性,也不利於企業集群的長期發展,但過寬的產業鏈聯結可能會使企業集群概念過大,不利於人們把握企業集群的本質特征。基於以上的想法,我們認為,遵從威廉姆森的觀點,把企業集群看成是一種網絡化的組織形式更有利於把握企業集群的本質特征,也更有利於研究企業集群的治理問題。所以,本書把企業集群定義為一種企業網絡組織形式。
組織的發展需要組織不斷學習,其原因是社會經濟價值不斷變遷,企業的生存環境不斷發生較大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改變是企業競爭態勢和競爭深度的變化。換句話說,組織學習是對市場信號的響應。組織學習分個體層麵、小組層麵、組織層麵和組織間層麵。過去,企業提高學習能力主要借助於個體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改變。無論是行為學習理論,還是推理學習理論,都是反映個體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問題。隨著人們對學習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集體學習方式的不斷探索,人們普遍認為,建立在一個集體交互記憶基礎之上的集體儲存知識的能力超過了個體儲存知識的能力,進而基於專業分工和分散化信息儲備的搜索信息優勢,使得集體學習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和結果。也就是說,基於社會認知基礎之上的集體學習可以使社會聚合體比個體擁有更多的知識,且產生更高的學習效率。創新是組織學習的根本。從現實創新的情況看,知識外溢對不同組織層麵的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組織學習效率不僅取決於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富餘度,而且建立、創造和培育相互信任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高技術企業集群的空間積聚和通過長期合作形成的信任文化加速了知識在組織之間的外溢,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知識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