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堅守鬆骨峰的3連隻剩下不到一半兒的人了。連長戴如義和指導員楊少成燒毀了全部文件和自己的筆記本之後,與可以戰鬥的士兵們一起回憶了這個連隊在其戰爭曆史上所獲得的各種稱號:戰鬥模範連、三好連隊、搶渡長江英雄連……最後他們的決心是:哪裏最危險,我們兩個人就要出現在哪裏。下午13時,攻擊鬆骨峰陣地的美軍開始了第五次衝鋒。由於中國軍隊的合圍越來越緊,美軍的命運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參加向鬆骨峰衝鋒的美軍增加到上千人,美軍出動了飛機、坦克和火炮,向這個公路邊的小山包進行了長達40分鍾的猛烈轟炸,山包上根本沒有了任何工事,3連的官兵們隻能蹲在彈坑裏藏身,然後突然衝出來向爬上來的美軍射擊。
(四)咬死在一起
隨著美軍的衝鋒一次次被打退,美軍投入衝鋒的兵力越來越多,而在鬆骨峰陣地上的335團3連可以戰鬥的人越來越少了,排長犧牲了,班長主動代理,班長犧牲了,戰士主動接替,炊事員和通信員也參加了戰鬥。連長戴如義身負重傷仍組織反擊,不幸中彈犧牲。指導員楊少成的子彈已經沒有了,他端著刺刀衝向敵人,當數倍於他的美國士兵將他圍住的時候,他拉響身上剩下的最後一顆手榴彈,喊了一聲::“同誌們,堅決守住陣地!”然後在手榴彈爆炸之際和敵人抱在一起。中國士兵們看見自己的指導員就這樣犧牲了,他們含著淚呐喊:“衝呀!打他們呀!”士兵們向已經擁上陣地的黑壓壓的美軍衝過去。
這是335團3連的最後時刻,也是那些親眼目睹了鬆骨峰戰鬥的美國人記憶深刻的時刻,他們不知道也不理解中國人為什麼這麼不怕死。沒有了子彈的中國士兵腰間插著手榴彈,端著寒光凜凜的刺刀無所畏懼地迎麵衝了過來。刺刀折斷了,他們抱住敵人摔打,用拳頭、用牙齒,直到他們認為應該結束的時候,他們就拉響了身上的手榴彈。共chan黨員張學榮是爬著向敵人衝上去的,他已經身負重傷,沒有力氣端起刺刀,他爬到美軍中間拉響了在犧牲的戰友身上撿來的四顆手榴彈。一個叫邢玉堂的中國士兵,被美軍的凝固汽油彈擊中,渾身燃起大火,他帶著呼呼作響的火苗撲向美軍,美軍在一團大火中隻能看見那把尖頭帶血的刺刀。美軍士兵碰上了這個“火人”也算倒黴,他們由於恐懼而渾身僵硬,邢玉堂連續刺倒幾個敵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緊緊抱住一個美國兵,咬住這個美國兵的耳朵,兩條胳膊象鐵鉗一樣箍住敵人的肉體,直到兩個人都燒成焦炭。正在包紮的傷員同誌也掙脫了衛生員向前衝去,未紮好的繃帶在焦黑的土地上拖著。衛生員也帶著夾板向敵人衝去……
美軍的第五次衝鋒終於失敗了。鬆骨峰的三連陣地上隻剩下了七個活著的中國士兵。鬆骨峰陣地依然在中國士兵手中。鬆骨峰戰鬥最後結束的時候,一個從中國來到朝鮮的名叫魏巍的作家和112師師長楊大易一起走上了3連的陣地。陣地上,在幾百具美軍士兵的屍體和一片打亂摔碎的槍支中間,他們看見了犧牲的中國士兵仍保持著的死前熱血噴張的姿態。他們手中的手榴彈上粘滿了美國兵的腦漿,嘴上還叼著美國兵的半個耳朵。還有那個名叫邢玉堂的戰士的屍體還冒著餘煙,他的手指已經插入他身下那個美國兵的皮肉之中。作家魏巍將鬆骨峰戰鬥寫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訊,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後來成為中國中學語文教材名著之一。誌願軍總部給3連記集體特等功,並授予“攻守兼備”錦旗一麵。就在這天黃昏,範天恩的335團反守為攻,全團出擊了。
(五)42軍穿插受阻
誌願軍第42軍則按照彭德懷的命令在全力穿插迂回,在第38軍南側前進,形成第二道堵截線:它必須刻不容緩地向前進擊,先敵占領順川、肅川,以徹底切斷敵人的退路。嚴格地說,第42軍所執行的任務相比之下更為艱巨,因為他們穿插的距離遠,所受到的阻擊更為劇烈。為此,毛ze東於28日淩晨電報指示:“……美騎兵一師(兩個團)正向德川、順川、成川之間調動,目的在鞏固成川、順川地區,阻我南進。”28日夜,第42軍的部署為:125師沿假倉裏、月浦裏路線攻擊前進,攻占月浦裏後占領順川;124師尾隨125師跟進,準備投入決定方向的戰鬥;126師經鬆隅裏、龍門裏至新興裏一帶配合主力作戰。跟進的125師在新倉裏遇到北上的美騎兵第一師的阻擊。
在新倉裏,出現了一個英雄的中國排長,叫安炳勳。在向美軍陣地的攻擊中,他帶領一個排勇敢戰鬥,連續攻下三個高地,創造了以一個排的兵力殲滅美軍一個排,並擊潰一個美軍排的戰績,從而榮獲“戰鬥英雄”的稱號。戰鬥中,他的左腮被子彈擊穿,血流滿麵,但仍堅持指揮攻擊行動,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的排全排士兵與美軍肉搏在一起。
在美軍的多次反擊中,125師373團傷亡巨大,為保存實力,373團撤出了戰鬥,麵對美軍的頑強阻擊,再看一看迂回穿插的距離,第42軍的指揮官們的信心動搖了,在反複討論“打還是不打”的問題後,直至30日才達成打的決心,決定124師和125師同時攻擊美軍。但在攻擊前,兩個師的決心又發生了動搖,在沒有得到軍裏命令的前提下,124師和125師沒有發起攻擊,反而先後撤退了10公裏。在撤退中炮兵被丟在後麵,結果遭到美軍飛機的轟炸,損失慘重。由於第42軍沒有果斷攻擊,最終沒能完成彭德懷下達的穿插任務,致使美騎兵第1師7團逃出了中國軍隊的包圍,整個肅川方向的敵人的退路沒有被封死。
實際上,第42軍的先頭部隊曾一度深入到丫波裏地區,這是第二次戰役中中國軍隊深入敵後的最遠的地方。但是,在丫波裏,第42軍依舊沒有果斷地對美軍展開攻擊。370團遭到美軍飛機的猛烈轟炸,指揮的不利使部隊損失巨大。378團團長鄭希和於大同江東岸在美軍飛機的襲擊中犧牲。第42軍在穿插中受挫的原因很多,當時,中國士兵的體力已經到達極限,缺乏機械化的後勤保障使彈藥極度缺乏,中國軍隊還缺乏正麵攻擊美軍陣地的有效手段,美軍的現代化武器裝備使中國軍隊一旦正麵遭遇必定傷亡過大。最後,第42軍所承擔的任務也已超出了它的極限。
(六)截殺追殲美9軍
麵對美第2師在軍隅裏以南遭到滅頂之災的情況,沃克急眼了,他忘我的指揮作戰,乘沒有暖氣的L—15飛機在司令部附近的公路上起飛,去會見前線的指揮官,每天平均有將過4個小時在空中飛來飛去,並三次飛臨美2師戰場上空,以圖挽回敗局,但是每一次都引來的是對方的炮火。他看到的中國軍隊紀律嚴明、敢打敢拚、堅忍不拔;他們從營級到軍級都喜歡使用包圍的戰術;他們一旦獲得優勢就會馬上加以利用。沃克繼續向騎兵第1師的右翼防線上空飛去,他看到的是一支敵軍正在沿著公路向前運動,還抬起頭來朝飛機揮手。沃克深感不安:他們是中國人,未受到任何阻擊;各部隊均未報告他們已南進到這個地方;他們攜帶著從韓國軍隊手中繳獲的武器裝備。失去信心的沃克決心撤退了。他想起他的老領導巴頓的忠告:“你一旦做出決定,就千萬不要耽擱。‘完美’是‘好’的大敵,……現在就堅決執行一項好的計劃比下星期執行一項完美的計劃要好得多,”於是他決定全麵撤退。30日,第8集團軍的總退卻開始了。在清川江一帶,在凜冽的寒風中還反複進行著激烈的戰鬥。新安州——肅川——平壤的幹線上,成了美第1軍和第9軍主力的救命退路。這條雙車線的沙礫道路上全都是聯合國軍部隊官兵、難民、載重卡車、炮車、坦克等,他們擁擠著南下。中國軍隊用迫擊炮和機槍瞄準他們轟擊和掃射,聯合國軍損失嚴重。
誌願軍第39軍各師凶猛地壓向軍隅裏,頑強地突入美軍臨時構築的防禦陣地。美軍士兵驚慌地看見一個中國士兵端著機槍站立著向他們射擊,士兵在身受數彈的時候依舊不倒,這個中國士兵叫楊玉鼎,隸屬117師349團。117師350團的前衛連追到一個叫做三浦裏的地方時,迎頭遇到從軍隅裏逃出來的一隊有坦克和飛機掩護的美軍。350團的中國士兵根本忘卻了自己生命的安危,排長顏懷有跑上公路,攔住美軍的退路。其他的中國士兵也都象他那樣,他們把美軍士兵趕進一片稻田裏進行了圍殲,結果這股美軍沒有一個人逃出厄運。
誌願軍第40軍119師奉命直插青穀裏。這是位於龍源裏以北的一個公路要地。119師是正麵攻擊美軍的部隊,他們向三所裏和龍源裏的逼進,證明美軍已經被壓縮成一團了。公路被美軍丟掉的汽車、坦克和大炮堵塞,衝在最前麵的六連在一個鐵路隧洞附近發現了300多輛美軍汽車和坦克聚集在那裏。中國士兵用繳獲的美軍火箭筒打中了一輛油車,隧洞附近頓時大火衝天,火光把夜色照得自晝一般。在猛烈的射擊之後,中國士兵衝上公路,公路上美軍屍體成堆,那些活著的美軍士兵四處逃散。這時,公路前麵突然槍聲激烈,那裏是青穀裏西,也就是被38軍占領並且頑強阻擊的陣地一一鬆骨峰,向南撤退的美軍到了被第38軍堵截的鬆骨峰就沒路可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