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6日),麥克阿瑟期待的結果發生了。五角大樓發出的統參第9594號令稱:“您為保障軍隊的安全,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攻擊朝鮮領土內的橋梁。但是,別說水豐水壩與發電設施,就是發現了任何有利目標也不得攻擊中國東北。”這場爭論是政策性的,還是轟炸技術性的?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論。實際上是政治原則性和軍事現實性的矛盾,美國總統肯定不能明確可向中國東北轟炸;如果不向中國東北境內投彈,能否破壞細長的鴨綠江鐵橋的問題。從軍事技術角度上講,如果不能向大橋的北半部投彈,那麼要破壞數米寬的細長的鐵橋,就必須從直角方向進入投彈,命中率極低。而了解此情的中國軍隊,就會沿其有限的進入方向配置對空火炮,對美軍飛機構成致命的威脅。
(三)首次噴氣飛機空戰
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的沿江國境線上架設著10座橋梁,在鴨綠江上7座,在圖們江上3座。其中最重要的有3座,即:連接新義州和安東的1200米長的新義州鐵路公路兩用橋(據說是美國人“聖·阿美利加·布裏奇·坎帕尼”於1910年承包建造的混凝土橋),在朔州附近架設的700米長的朔州鐵路公路兩用橋,以及連接滿浦鎮和輯安的500米長的鐵路橋(據說是日本的“橫河橋梁”和“大阪車輛”公司分別於1943年和1939年建造的)。美軍認為,中國軍隊的主力無疑是從這3座橋上進入朝鮮,並靠這3座橋實施補給的。麥克阿瑟將軍對他的空中力量堅信不移,認為它可以阻止中國人從滿洲越過鴨綠江的增援,並且還將消滅已在朝鮮的中國軍隊。
11月8日開始,美國遠東空軍和遠東海軍所屬艦載航空兵部隊傾巢出動,對鴨綠江上的所有橋梁和鴨綠江至清川江之間地區的各類目標進行毀滅性轟炸,持續時間近一個月。在戰鬥機掩護下,美軍遠東轟炸機指揮部的全部90架B-29戰略轟炸機,以及美第5航空隊的B-26型輕轟炸機和美海軍艦載機約600架全部投入了這一轟炸行動。
美機裝載使用1000磅炸彈,重點轟炸了位於新義州、朔州、楚山、滿浦、惠山等鴨綠江上的6座橋梁,橋梁均被炸斷;美機同時使用燃燒彈對新義州、義州、朔州、碧潼、楚山、滿浦、江界、武坪裏、別河裏、熙川、南市、龜城等城鎮進行地毯式轟炸,重要城鎮幾乎全被夷為平地,成千上萬的朝鮮平民在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中喪生。僅8日一天,美軍79架B-29飛機在4架F-80噴氣式飛機的掩護下,飛行600架次,向鴨綠江橋南半部投下600噸炸彈,向新義州市內投下8.5萬發燃燒彈(一說是8500發凝固汽油彈),投擲500磅燃燒彈彈束584.5噸,城區建築60%被毀,居民被炸死燒死達數千人。然而,對大橋的轟炸似乎並無效果。
在中國東北上空待機的8-12架米格-15戰鬥機對入侵中國上空的F—80飛機進行截擊,據說這是世界空戰史上的第一次噴氣式飛機的空戰。美國戰史說,美軍駕駛員拉塞爾·布朗中尉駕駛美製F-80戰機擊落了一架大概由中國人駕駛的俄製米格-15戰機。同時,第一架美國戰機也被米格-15戰機擊落。韓國戰史說,韓軍飛行員駕駛一架美F-80戰鬥機擊落了一架敵軍噴氣式飛機。
11月8日,在美軍轟炸之際,誌願軍首長根據敵軍的地麵進攻態勢,提出了“為粉碎美偽再犯企圖,於東西兩線均采取誘敵深入,先殲其側翼一路,爾後猛烈擴大戰果之方針”,並初步確定了第二次戰役的部署,電告毛ze東。11月9日,毛ze東複電彭德懷等誌願軍首長並告高崗,完全同意誌願軍的作戰部署。
(四)美軍追炸中國
對鴨綠江橋的轟炸是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所謂簡單是從軍事角度講,鴨綠江橋十分明顯,地形平坦,便於空軍實施轟炸。之所以說又複雜,是因為美國政府要求轟炸時,不允許進入中國空域,這就造成了飛行員轟炸時,隻能沿鴨綠江南側飛行實施,而不能南北飛行,當時還沒有精確製導炸彈,因此,命中精度大為降低。而中國人在江北岸部署了大量的防空武器,中國空域還有米格-15戰鬥機,空中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所以,美空軍認為,按照這種苛刻的要求,炸毀鴨綠江橋必須付出重大代價。因此,美空軍指揮官擅自命令駕駛員徑直向北飛,在飛抵朝鮮邊界時投彈,然後急轉彎向南飛。這樣美軍B—29飛機和護航飛機就要飛入中國領空數英裏之多,炸彈也必然會落在中國的領土,這樣美國空軍的駕駛員對上邊都嚴格保守秘密,以至後來引發了成為世界問題的“追擊權爭論”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