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ze東琢磨打下一仗
在朝北反擊戰役(第一次戰役)結束前一天,即11月4日,彭德懷致電毛ze東主席,根據朝鮮戰場的情況,提出了誌願軍下一步作戰的基本設想。他認為第一次戰役“因消滅敵人不多,我軍實力尚未完全暴露,美偽軍還可能重新組織反攻。……擬采取鞏固勝利,克服當前困難,準備再戰方針。……在內線要點上,構築必要工事。如敵再進,讓其深入後殲擊之。”
毛ze東也在考慮下一步的作戰,11月4日22時毛ze東致電彭德懷、鄧華,指出:“敵於收集各部略加整理後有向我軍舉行反攻之可能,請令我軍各部注意,於其反攻時各個殲滅之,尤其注意德川方麵。”毛ze東在收到彭德懷的下一步作戰的基本方針和各項部署的電報後,11月5日淩晨1時回電彭德懷,同意其設想,並強調指出:“德川方向甚為重要,我軍必須爭取在元山、順川鐵路線以北區域創造一個戰場,在該區域消耗敵人的兵力,把問題擺在元山、平壤線的正麵,而以德川、球場、寧邊以北以西區域為後方,對長期作戰方為有利。”毛ze東之所以特別強調“德川”,是因為這一地區的作戰行動直接關係到戰略全局。
德川位於朝鮮北部妙香山脈中部東麓,是朝鮮北部山區的門戶,也是朝鮮半島蜂腰部東西海岸連線的中間位置。控製了德川地區,朝鮮北部和西北部地區的鞏固就有了保證,誌願軍就有了一塊鞏固的立足之地。而從作戰上說,這一地區均為山地,地形有利,運輸補給方便,有利於部隊東西調動,進攻有後方依托,可以迅速出擊到平壤、元山一線防禦,也有充足的縱深。更重要的是,占據這一地區,誌願軍即可以徹底切斷“聯合國軍”東西兩線的聯係,打開戰役缺口,也可截斷東西兩線進攻之敵的後路。毛ze東同時決定第9兵團“全力擔任”東線作戰,“以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為方針”,以扭轉東線戰局。
由於誌願軍在朝鮮晝間防空襲不能生火做飯,夜間行軍打仗無暇做飯的問題,東北軍區後勤部提出製作炒麵為主供應熟食的建議。一場轟轟烈烈的炒麵行動在中國大地展開了。11月12日,東北人民政府發出了《關於執行炒麵任務的幾項規定》,要求沈陽市內各黨、政、軍係統,每日最低完成13.8萬斤炒麵任務,20天內最低完成276萬斤,並對具體任務分配、製作的質量要求、製作辦法、包裝及質量的監督檢查,作了明確規定。在北京,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自到炒麵製作車間,檢查質量,並與工人一起為誌願軍製作炒麵。
(二)優待釋放俘虜
優待俘虜一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傳統和紀律,為了與朝鮮人民軍統一思想、統一政策,11月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專門給朝鮮人民軍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介紹中國軍隊優待俘虜的政策和經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紅軍時期就製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規定“不準虐待俘虜”,“由於我們采取了上述俘虜政策,即是瓦解敵軍的政治工作,使敵人的戰鬥力逐漸減弱,並爭取了廣大俘虜補充自己。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有一部分戰士是由俘虜兵補充的。…這些被解放過來的俘虜,經過教育改造之後,很多都願意參加革命的隊伍,有好些人已經在解放戰爭中成了戰鬥英雄和人民功臣,這證明俘虜是可以爭取和能夠改造的,也證明毛ze東同誌的寬待俘虜的政策完全正確。”
彭德懷針對問題繼續闡明道理:“在我們革命初期,甚至以後個別地方,有些同誌憤恨敵人的殘暴,對俘虜官兵采取報複態度,這是很難免的。但這種報複行為,對革命非常不利,因為這種報複仇殺的結果,足以給敵人造謠的借口,隻能促進敵人內部的團結,增加敵人的戰鬥力。如果個個敵人都要硬拚,那麼取得革命勝利的代價就更大了。因此,對有的同誌這種錯誤的報複行為,必須進行耐心的、堅決的說服教育,使之徹底改正,才能瓦解敵人,壯大自己,取得革命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