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韓第3師第26團繼續在第二發電廠周圍的群山中與敵人進行短兵相接的戰鬥。下午,敵方的迫擊炮火力越來越猛烈,韓軍的士氣開始低落下來。根據韓軍的統計,這一天抓到的俘虜達76人,其中16人是中國兵。朝鮮兵同中國兵的比例為5:1,這個事實給那些認為不是中國的正規軍介入的人似乎又增加了勇氣。實際上,這16個人屬於誌願軍第42軍124師370團運輸隊,他們是給堅守在前沿的二營運送彈藥和幹糧,十多個連步槍都沒配全的運輸戰士誤入韓軍陣地,16名被俘。韓軍第1軍軍長金白一見到中國人時大吃一驚,怎麼突然出現了中國軍隊。韓軍審訊戰俘,並綜合分析16名中國兵的陳述,供出中國軍隊的正式部隊番號:“中國第13兵團第42軍第124師的第370團擔任阻擊任務,朝鮮軍隊協同其作戰。中國第124師主力理應在長津湖南端的下碣裏”。韓國金白一軍長認為這是第一次很有價值的資料,不顧深夜親自給美阿爾蒙德將軍打了電話。
堅守黃草嶺的誌願軍第42軍124師370團繼續與韓第3師第26團展開激戰,到下午5時,370團堅守陣地三晝兩夜,完成了任務。該團4連被誌願軍總部授予“黃草嶺英雄連”的稱號。29日晚,第124師2個團在50餘門火炮的支援下,對草芳嶺之敵實施反擊。各部隊勇猛出擊,大膽穿插,至30日淩晨3時,擊潰韓國第3師第26團及第23團一部,全部恢複草芳嶺一線陣地,並受到誌願軍首長的致電嘉獎。
(三)審戰俘,觀屍體
10月30日,韓國第3師26團受到強大壓力有所後退,但利用天險守住了自己的陣地。為配合黃草嶺方向的作戰,誌願軍第126師第376團向進占赴戰嶺的韓國首都師一部發起反擊,占領了赴戰嶺。
對於韓國金白一軍長報告的中國俘虜情況,美軍東線指揮官阿爾蒙德感到事關重大,便親自到鹹興的韓國軍隊司令部去尋問。他們都是28歲至30歲的老兵,全都穿著嶄新的服裝,很健康。綜合他們陳述的內容是這樣的:“他們大部分屬於第124師第370團的迫擊炮連,10月14日在滿浦渡過鴨綠江,爾後,僅用夜間徒步行軍到達該地。…已經三天沒有吃東西。我們第124師全力參加了這場戰鬥。本來我們師是國民黨政府軍,駐紮在北京,一年前在那裏投降後,立即編入中共軍隊,以後…”。阿爾蒙德為了驗證他們是否屬於正規軍,還讓這些俘虜演練了一些密集隊形,結果表現一般,這些士兵衣衫襤褸,個個筋疲力盡,很久沒吃沒喝了,阿爾蒙德戲稱他們是“中國洗衣工”。不過,無論如何這都是重要情報,將軍感到事不宜遲,立即向麥克阿瑟將軍直接打電話。當時他報告:“第370團10月23—24日到達水洞附近,25日開始作戰。第371、372團相隔數日的行程在其後方跟進…”。美軍將這批戰俘送到東京,麥克阿瑟還親自審訊了這些戰士。後來,還將他們作為“中國侵略朝鮮”的證據送給聯合國。由情報官員撰寫的《審訊報告》被立刻送到華盛頓和美國遠東軍司令部。
10月31日,美第7師第17團與韓國首都師第1團在豐山會合,首都師第18團和機甲團繼續順利地北進,還沒有與中國軍隊接觸。阿爾蒙德將軍懷疑:如果中國的正規軍介入,就不會不進至東海岸,便再次來到了鹹興。他親自到第一線,察看了敵人的遺體,看到他們都穿著和俘虜完全相同的服裝,有的屍體其褲縫和上衣的領子與袖口上有紅牙線,說是軍官標誌。當時中國軍隊中沒有軍銜,部隊的長官,上至司令官下至班長都稱為指揮員,隻是用這種服裝上的紅牙線加以區別。他們的裝備,步槍是日本造三八式和九九式,自動步槍、機關槍、迫擊炮之類都是美國造的,迫擊炮以上的火炮還沒有出現。如此雜牌的武器裝備,又一次引起了阿爾蒙得將軍的猜疑:這可能仍然不是正規軍介入吧?他似乎認為,不會有既無軍銜又無火炮的正規軍的。對中國軍隊介入的目的、規模、指揮機構等雖然尚未查清,阿爾蒙德將軍還是十分自信的。隨即美第1軍給下達了向長津湖附近迅速前進的命令。
(四)美軍放膽北進
美10軍第7師受領的任務是朝鮮東海岸的利原登陸,爾後前出至白頭山南麓後,以主力向惠山鎮,以一部向新坡鎮推進。10月29日,美7師的先頭梯隊第17團戰鬥群這一天抵達利原,團部和第1營完成登陸後,立即開始向圖上距離120公裏的惠山鎮北進。美第17團因為估計第2、第3營等由於浪大,登陸可能費些工夫。為抓緊時間,令先頭梯隊向前推進,然而,橫越蓋馬高原的道路彎彎曲曲亂石遍地,當地居民稱有“九十九道彎”,看圖上距離不長,而實際距離出乎意料地遠,這也是山地行軍的一般常識。美第17團先頭梯隊第二天(30日)傍晚才到達豐山,裏程表的指針已指向120公裏,而圖上距離還不到60公裏。豐山是一座山間城鎮,正好處在利原和惠山鎮的正中間的地方,根據經驗通常實際道路的距離比圖上距離多10—30%,而美軍行進的實際距離達圖上距離的兩倍之多,可見這個幾乎是荒蕪人煙的蓋馬高原的地形有多麼複雜。
為實施阿爾蒙德的作戰計劃,美軍接替韓軍繼續進攻,韓軍以主力沿東海岸推進。因此,將第1、第5陸戰團在元山、鹹興附近的警備任務移交給韓國第3師,將第7陸戰團集結在鹹興北側,準備首先向下碣隅裏前進。師選為最初目標的下碣隅裏,是位於長津湖南端的一個荒僻村落。從鹹興到長津湖約70公裏。順著黑林河穀往上走有兩條路,一條是為建設水壩而修的窄軌鐵路,一條是一車寬的沙石路,兩條路在河的兩岸,到位於山峽入口的水洞附近坡度較緩,無特別難行之處。可是,從水洞南側起變成了一條坡度很陡的路,至黃草嶺這一段的比高為1200米,攀登這曲曲彎彎的險峻山路,真是氣喘籲籲。然而,一旦登上山去,便進入了一個新的平台,朝鮮古土裏高原便展現在眼前,一直到下碣隅裏都是比較平坦的原野。這條路線最難走之處,是橫斷黑林川的龍水橋。橋長80米,兩岸又是絕壁,橋和河穀道路都受西岸698高地和東岸534高地的瞰製。東線中國和美國軍隊的激戰,在這裏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