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毛ze東在蘇聯許久沒有露麵,英國通訊社猜測說,毛ze東已被斯大林軟禁。為了辟謠,中國第一任駐蘇大使王稼祥提議,讓毛ze東以答塔斯社記者問的形式,在報上公布此行來蘇聯的目的。1950年1月2日,各種報紙均登出《毛ze東答記者問》毛ze東說:“我逗留蘇聯時間長短,部分地決定於解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要的時間……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現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蘇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貸款問題,貴我兩國貿易和貿易協定問題以及其他問題。” 至此,各種猜疑不攻自破。
在中蘇談判期間,杜魯門總統發表了關於不幹涉中國內政和台灣問題的聲明,美國務卿艾奇遜甚至公開講演指責蘇聯欺負中國,美國政要的意圖十分明顯,其目的就是不讓新中國與蘇聯走得太近。美國聲明和演講的信息傳到了莫斯科,斯大林十分焦急,他立即向毛ze東轉交了艾奇遜講話的全文,希望中蘇共同對此做出反應,並要求中國政府首先發表聲明。但是,毛ze東並沒有全部照辦,而是以新聞總署署長的名義發表聲明,斯大林對此極為不滿,並指責毛ze東打亂了原定步驟。
在毛ze東訪蘇進行談判期間,中國、美國、蘇聯又連續發生了多件不尋常的曆史事件,我們可以梳理和回顧一下: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說,美國“無意攫取”中國的任何領土;“也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幹預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使美國卷入中國內爭中的途徑。”
1月6日,中國北京市軍管會宣布收回美國、法國和荷蘭兵營地產權,征用兵營及其它建築;
1月7日,北京市軍管會又向北京美國領事館發出正式通知,命令征用美國在北京東交民巷22號的房地產(總麵積33.8畝);
1月8日,在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才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人民的唯一的合法政府的基礎上,周恩來又致電聯合國秘書長賴伊,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為國民黨集團的代表留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非法的,並主張將其從安理會中開除出去;
1月9日,仍滯留北京的美國總領事柯樂普根據國務署的指示致函周恩來,稱使用兵營地產是根據1901年《辛醜條約》取得的權利,這一權利在1943年1月的中美新約中再次得到確認,而且所謂兵營早已被用作總領事館的辦公室了。但是,中國沒有理會,信被退回;
1月10日,美國政府要求英國外交部從中斡旋,表示如北京軍管會的征用令“適用於美國領事館院落的任何部分”,美國將認為其權利受到侵犯,因而,“美國政府將不得不關閉所有在共chan黨中國的官方機構,撤回所有官方人員”;
1月10日,蘇聯駐聯合國安理會代表馬立克提出議案,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並聲明在台灣國民黨集團的代表未被安理會開除之前,將不參加安理會的工作。
1月11日,仍滯留北京的美國總領事柯樂普再次致函周恩來,重審其兵營地產權利,中國仍沒有理會,信被退回;
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的演說中,宣布了由國家安全委員會通過
和杜魯門批準的遠東戰略: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禦環帶”從阿留申群島起,經過日本,直至琉球群島和菲律賓。朝鮮和台灣沒有被劃在這條防線以內。
1月12日,國民黨集團的代表蔣廷韍被迫退出會議主席地位。
1月13日,安理會根據蘇聯提出的S/1443號提案,就接納新中國並從安理會驅逐國民黨政權代表問題進行表決。蘇聯、印度、南斯拉夫讚成,英國和挪威棄權,美國、古巴、厄瓜多爾、埃及、法國和“中華民國”反對。蘇聯提案未獲通過。
表決結束後,蘇聯代表宣布:在國民黨代表被趕走之前,他的代表團將不參加安理會的工作,蘇聯政府也不承認在國民黨代表參加下作出的任何決議是合法的。於是蘇聯代表退出了安理會議事廳。蘇聯人的這一舉動,等於自動失去了在聯合國的話語權,為後來社會主義陣營在聯合國的一係列表決處於被動地位埋下了伏筆。
1月14日,中國警察進入北京的美國兵營,開始查抄美國在北京的領事駐地。美國國務署宣布從中國大陸撤回所有官方人員。
2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公開聲明,中國“不但不會阻止任何美官方和他們的家屬離開中國,相反,根據沈陽和迪化美國前領事從事間諜活動的經驗,我們寧願聽到所有美國官方人員能夠更快地離開中國”。
對中國政府的作法,美國人十分不滿。美國總統後來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說,中國對待美國領事和處理美國在華財產的態度使得他“無論如何同他們(中國)好不起來。”
從上述行動看,若以現在眼光,當時中國和蘇聯的行動未免過於著急和魯莽。但是,當時,新中國確定的就是“另起爐灶”和“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的對外方針。也惟其如此,在毛ze東訪蘇期間斯大林對中國做出一些重大讓步,為中蘇雙方締結同盟互助條約奠定了基礎。
(四)第二次允諾
1950年1月22日,在毛ze東到達莫斯科一個月後,與斯大林開始正式會談。主要內容是密切兩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的合作,以此共同遏製日本再起以及其他國家的重新侵略等問題。在毛ze東主席訪問蘇聯期間,斯大林也十分關注亞洲國際共產主義問題,他想到了朝鮮,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致電金日成,同意訪問蘇聯,並準備許諾和支持金日成進攻南方。2月7日,收到斯大林電報的金日成心領神會,請求蘇聯政府把1951年提供的貸款用於1950年,購買3個步兵師的蘇聯裝備,以便把軍隊總兵力增加到10個師。朝鮮則相應地保證向蘇聯提供價值1.33億盧布的黃金、白銀和鉬精礦。蘇聯的岡察洛夫等人1992年訪問中國學者陳兼,據陳兼說,他曾看過毛ze東的翻譯師哲回憶錄的手稿。手稿中說,斯大林告訴毛ze東:“金日成來了。他想對南方采取行動。金年輕而勇敢,然而,他過高估計了有利因素。”斯大林問毛ze東的意見,毛ze東說:“我們仍然應該幫助小金。”但接著又說:“朝鮮現在麵臨著複雜的局麵。”
關於朝鮮進攻南朝鮮的問題,據在赫魯曉夫的回憶錄上說,斯大林征詢過毛ze東的意見,毛作了肯定的回答,並認為美國不會幹預朝鮮的內部問題。
(五)“一邊倒”和“麥卡錫”
1950年2月14日中國和蘇聯正式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這個條約除對蘇聯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及移交中長路、旅順口、大連等作出規定外,還規定“雙方共同盡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製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很明顯“與日本同盟的國家”是指美國。這樣,新中國與蘇聯結成了以美國為主要假想敵的軍事同盟,中國“一邊倒”政策公開化。
美國政府曆來是支持蔣介石的,特別是在日本投降時,美軍幫助蔣介石把50萬部隊從中國的西南地區空運或水運到關鍵地點,被稱為是“世界曆史上運送部隊人數最多的一次空運”,並且處處幫助蔣介石打內戰。據統計,從二戰結束到蔣介石逃亡台灣,美國總計援助蔣介石政府25億美元。因此,中國共產黨始終認為美國就是帝國主義的代表。1949年6月毛ze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一邊倒,是孫中山的40年經驗和共chan黨的28年經驗教訓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40年和28年的經驗,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牆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我們反對倒向帝國主義一邊的蔣介石反動派,我們也反對第三條道路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