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小時,淩晨5時。美陸軍部長佩斯向杜魯門總統口述了麥克阿瑟的電文後,杜魯門僅問了幾句,就命令佩斯立即通知麥克阿瑟,同意先派一個團的兵力投入戰鬥。當然,未經國會批準,總統擅自動用了一個團對另一個國家實施了進攻。
135小時。杜魯門再次召集布萊爾大廈小組討論在朝鮮投入地麵部隊作戰的問題和蔣介石向朝鮮派出軍隊的建議。杜魯門仍傾向於接受蔣介石的建議,因為時間十分緊迫,而蔣介石的部隊在5天之內即可上船出發。但艾奇遜和三軍參謀長都反對讓蔣介石卷入朝鮮戰爭,其中最充分的理由是這種行動可能會導致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對朝鮮進行幹涉或進攻台灣。杜魯門接受了大家的意見,決定婉言拒絕蔣介石的建議,他宣布,將授予麥克阿瑟全權,由麥將軍支配他所統轄的地麵部隊,派駐朝鮮的美國師數量不限。他還同意了海軍上將謝爾曼的建議,由海軍對朝鮮沿岸實行封鎖。
138小時。白宮舉行與國會領袖會晤的會議。杜魯門向國會領導人作了簡要介紹,宣布他剛剛命令美國地麵部隊介入朝鮮的戰爭。在漫長而緊張的沉默之後,隻有一位共和黨參議員對總統未經與國會商議便決定使用地麵部隊的做法表示異議。杜魯門以時間緊迫為由回答了這一指責。國會兩院以壓倒多數對杜魯門的決定表示支持。
140小時。華盛頓時間6月30日淩晨1時22分,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下達了84718號命令:“茲取消84681號命令中關於限製使用陸軍的規定”,授權麥克阿瑟可以使用他所指揮的陸軍投入朝鮮的戰鬥,隻是以“在目前情況下不危及日本的安全為限”。此外,“國務卿奉命通知,目前對蔣介石委員長提供部隊的建議應予謝絕”。
至此,杜魯門政府終於非常輕易地邁出了使美國全麵卷入戰爭的最後一步。在這六天六夜的140小時期間,至少有五次不宣而戰:戰爭的開始;美國入侵中國台灣;美國海空軍支援韓國軍隊作戰;美國海空軍轟炸朝鮮北方;一直到美國的地麵參戰和全麵介入。特別是杜魯門未經事先宣戰——這在美國曆史上是罕見的事例,也沒有按照憲法獲國會批準——這在以往的情況下會遭受國會的強烈抵製,便決定了美國所麵對的戰爭與和平的選擇。然而,美國國會和輿論卻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這一既成事實,美國也就這樣一步步地陷入了朝鮮戰爭的泥淖。杜魯門對朝鮮戰爭反應如此之快速和強烈,讓蘇聯人、中國人很是驚訝。實際上,美國政府之所以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投入戰爭,就是利用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文件所提供的藍圖來建立全球性“權力地位”。這個機會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到來了,正像艾奇遜和他的助手後來所認為的朝鮮出事了,把我們救了。
麵對美國“山姆大叔”快速直接介入朝鮮內戰,朝鮮萬萬沒有想到,蘇聯和中國也出其意料,對陸路彼鄰朝鮮半島的蘇聯和中國不可避免存在著威脅和挑戰,而且關係到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使命和榮譽。美、蘇、中三個大國他們在想什麼?怎樣處理相互的關係?三個大國又將采取哪些行動呢?讓我們看一看他們的“表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