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伺奉總統的管家和飯店經理招呼用餐,打斷了會議。餐後,撤出杯盤,這張橢圓型紅木桌就成為正式的會議桌,看來,美國人也有著急的時候。接著會議討論了朝鮮的局勢,並決定:授權麥克阿瑟向韓國人運送軍援以外的武器和其它裝備;動用空軍掩護美國婦女和兒童撤退,對企圖阻撓撤退的一切朝鮮飛機和坦克進行還擊;命令第7艦隊從菲律賓向北移動,以阻止中國共產主義進攻台灣,同時勸阻國民黨中國人不要采取任何針對大陸的行動。在這次會議上還確定不允許麥克阿瑟對台灣作調查性訪問,“直到決定采取進一步行動時”,並認為台灣的前途將由聯合國或者對日和約來決定。這個會議命令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向朝鮮出動,“毫無限製”地攻擊三八線以南的朝鮮人民軍部隊,支援韓國軍隊作戰。並正式批準了派遣第7艦隊入侵中國台灣海峽,武裝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在台灣海峽實行所謂“隔離”政策的決定,並背棄有美國參加的有關台灣歸屬中國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聲稱“台灣未來地位”未定,準備將純屬中國內政的台灣問題提交聯合國決定,製造中國的分裂。
此時,美國海軍第7艦隊的9艘作戰艦船已經從菲律賓起錨,駛向了台灣海峽。在當時通訊不夠發達的情況下,美國在戰爭爆發28小時就作出了針對中國行動的決定。這也標誌著美國邁出了卷入戰爭的第一步,同時,也為中美之間的抗爭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在中國的北京,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在第一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朝鮮戰爭爆發的消息。這是,中國報紙出現的第一個關於朝鮮戰爭的報道。
30小時。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強烈反對穆喬大使關於撤離平民的決定。他對美國到日本的巡回大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說:韓國部隊能夠重整旗鼓,把入侵者趕回去。他感到穆喬的行動“是操之過急”,當然他是執行華盛頓的命令。將軍覺得“沒有理由驚惶失措”,他不認為“這是一場由蘇聯支持的全麵進攻”。
根據李承晚的旨意,韓國國防部長申性模召開發所謂“軍事經驗者幹部會”,因為對具體的戰況不清楚,所以,參加會議的元老們也拿不出什麼意見來。反而是站在講壇上的蔡秉徳以他那寬肥的身軀、喋喋不休的說道:“我軍已突入海州,將敵壓製在議政府以北一線。”“我軍已做好了未來三至五日占領平壤的戰略部署。”參謀總長的發言很有說服力,議員們的疑慮消除了,他們很快便通過了“政府進入非常狀態、向聯合國通報、激勵前線居民、撥出緊急軍費”等議案。漢城市內的宣傳車不斷廣播著“我軍已在三八線擊潰了敵軍的進攻,明日稍後即可占領平壤,請大家放心,請大家放心……”
31小時。朝鮮人民軍在漢城附近擊落了2架B—29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