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軍隊的的主陣地是沿三八線在適於防禦工事的地形上構築的,概略線是臨津江南岸—高浪浦裏—哨城—梁文裏—加平北側—春川北側—注文津北側相聯之線,主陣地的重點部位都是以水泥碉堡為核心,並把它與野戰警戒陣地連接起來,但是主陣地未構築防坦克壕、防坦克鹿砦,也未設地雷場。
戰前金日成曾向斯大林保證,美國不會參與在朝鮮半島發生的戰爭:(1)朝鮮將在三天內取得軍事勝利;(2)將有20萬南朝鮮共產主義黨員舉行起義;(3)南朝鮮遊擊隊將支援人民軍作戰;(4)美國對此沒有時間進行準備。事實證明,金日成的判斷是錯誤的,斯大林的判斷雖然不象金日成那樣樂觀,他最終還是拍了板,同意了金日成對南朝鮮采取軍事進攻行動的計劃。當時,金日成和朝鮮當局的作戰構想認為,隻要奪取了韓國首都——漢城,再加上南方的起義,在朝鮮的軍事行動就可以結束了。蘇聯人說:朝鮮人民軍擬定的作戰計劃預計,每天向南推進15-20公裏,整個軍事行動在22-27天內基本完成。實際上朝鮮半島的南方起義原來有一定基礎,但是,韓國抓緊實施了討伐遊擊隊、鎮壓左翼派等極端措施,僅1948年就逮捕13萬人,1947、1948、1949年總共殺害的有8萬人以上,所以,朝鮮設想的得到大規模的幫助和響應已不可能。
(四)美韓的想法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在美國的決策者中,無論總統杜魯門,還是國務卿艾奇遜感到非常突然和意外,也是他們無法接受的。美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被愚弄和欺騙了,而且非常肯定地認為,朝鮮的事件是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向“自由世界”的挑戰,蘇聯顯然是在冒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至少是蘇聯對美國抵禦共產主義陣營“擴張決心”的一個試探,或是挑起一場全麵戰爭的前奏。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對此不能視而不見,美國必須在朝鮮采取行動。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當時,社會主義陣營中的朝鮮、蘇聯和中國根本不了解大洋彼岸——美利堅合眾國政要們的真實想法,分別作出了錯誤的判斷,都認為美國不會幹預。
實際上,在美國人的眼裏,一直是把韓國作為日本防禦的緩衝地帶,並認為“假如整個韓半島置於蘇聯的影響之下,日本將從南北兩個方向受蘇聯直接入侵的威脅,這樣就會煽動日本的左翼派和中間政治勢力製造內亂,結果將使美國正在進行的對日媾和活動陷入困境。中國大陸共產化以來,日本列島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突出,即使為了確保日本這個戰略據點,也需要對韓國事件采取積極的對策。”同樣,沒有多久中國和蘇聯也認為朝鮮將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亞洲的緩衝地帶而訴諸戰爭。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都認為朝鮮半島是緩衝地帶時,朝鮮民族就開始遭殃了。
韓國人說,“北韓共產集團終於在三八線全線發動了突然襲擊,赤祼祼地暴露出依仗武力赤化統一的野心。他們踐踏具有五千年曆史的文化遺產,依靠武力把共產主義的體製和世界觀強加給大韓民國,企圖抹殺它所繼承的民族正統。”
對於突發的戰爭,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間就有不同想法和表現。由於朝鮮位於東9時區,美國(東部)位於西5時區,美實施夏令時,美國和朝鮮有13個小時的時差,為了統一時間,讓我們采取倒計時的方式,看看從戰爭爆發到美國海空幹涉、武裝占領台灣、直至全麵介入,在這短短的六天六夜的140個小時裏,即決定了朝鮮民族悲歡離合,也阻礙了中華民族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