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複興”“建國”熱血湧動下的民族分裂(2 / 3)

在南朝鮮,美國人原封不動地保留了日本人在朝鮮形成的全部殖民統治關係。土地同以前一樣掌握在地主手中,日本人的土地所有權轉為美國人控製的“新朝鮮”公司支配。南朝鮮農民除了將收成的三分之一支付租金外,還要交納大量的現金稅和強製性地向國家提供實物。1947年9月南朝鮮全部工業的開工率總共隻有30%。許多企業倒閉,缺少工業設備、機器備件、燃料和一些原材料。失業人數和從其他國家回國的窮苦的朝鮮居民達到250萬人。1947年,李承晚在美國印製了新版鈔票,總數為308.2億朝鮮元,並運送到漢城,秘密地存放於保險櫃中,此事隻有銀行董事會主席和貨幣發行局局長兩人知道。紙幣的樣式類似美元,發行年代1947年,紙幣寫明,是“韓國國家銀行鈔票”。但該貨幣沒有發行。1948年8月下旬至12月上旬,南朝鮮先後同美國簽訂了《韓美移交財政和財產協定》和《韓美經濟援助協定》,美國有權在南朝鮮取得和處置任何財產,鼓勵美國企業在南朝鮮投資。韓國和美國先後簽定了《韓美暫定軍事協定》(1948年8月24日)、《韓美司法協定》(1948年9月11日)和《韓美石油協定》(1949年1月4日)。

由於當時南朝鮮保持著舊的生產關係,生產力受到嚴重的束縛,人民群眾怨聲載道。據朝鮮北部資料:南朝鮮中央銀行的數據,1948年底的商品零售價比1945年8月15日比物價增長的幅度為:糧食110倍、食物15倍、布匹68倍、燃料17倍,其他商品20倍。據南朝鮮資料:1949年政府財政支出60%是赤字支出,貨幣流通量比美軍政末期膨脹了2倍,物價也上漲了2倍,工業生產實際上隻有殖民地末期(1944年)的18.6%。而在朝鮮北部,金日成政權比較快地得到穩定。1949年工業生產能力比“8.15”(光複)前提高20%,農業生產力增加了1.4倍,國民生產總規模約比“8.15”前擴大了兩倍。土地問題還嚴重地製約著南朝鮮的發展,不得不進行改革。1949年6月21日公布了土地改革法。將南朝鮮47%(101.4萬公頃)的耕地分配給70%(153.5萬)的農戶,其中無地或少地的154.5萬農民人口將獲得土地。101.4萬公頃土地的來源是:政府向地主購買74.8萬公頃,收歸國有的和沒收的25.6萬公頃。農民付出的代價是:在5年內贖買土地,交納給政府的費用相當於主要農作物年平均收成的1.25倍,每年交納25%購買土地的款項,實物或現金均可。

在當時的情況下,朝鮮北部通過土改,極大地喚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經濟恢複的比較快;而南朝鮮1949年下半年才開始土改,經濟上還是主要依靠美國。當然,經濟複興是十分重要的,同時,要名正言順和維持統治,還必須建立國家。

(三)半島冒出兩個國家

1948年2月,美國操縱“聯大臨時委員會”(小型聯大)通過單獨在南朝鮮舉行選舉的決議。蘇聯和朝鮮立即反擊,4月,在朝鮮平壤召開了由朝鮮南北56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的代表共545人(其中南朝鮮代表240人,包括曾激烈反共的右翼民主義者金九和金奎植等人)代表1000萬以上成員的聯席會議。會議通過決議,反對南朝鮮進行單獨“選舉”,致電美蘇兩國政府,要求撤走其駐在朝鮮的軍隊,以使朝鮮自由地在不受外來幹涉的情況下選舉朝鮮人民民主政府,建立統一獨立的民主國家。還單獨舉行了金九、金奎植、金日成、金枓奉的“四金會談”,達成朝鮮北部向南朝鮮輸電、開放延白水利組合等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