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特寫(1)(1 / 2)

對標世界一流

打造更強更優的中國企業

徐浩洵王炬孫俊信王平

中國企業要做強做優,與國際一流企業對標,找準管理短板是必由之路。

在《財富》2012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中國企業上榜總數達到79家,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企業”出產國。其中,中央企業占據42席,並包攬了第5~7名。可見,國企的營業收入已有相當大的規模。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這些已然做大的企業,距離真正的做強做優仍有不小差距。以盈利能力為例,國企的平均淨利潤率僅為2.2%,對比其他500強4.8%的水平還是遜色一籌。另一方麵,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企業帶來的機遇,讓我們忽略了中國企業在組織健康方麵與世界一流企業的更大差距。

事實上,國內企業正在麵臨著多重外部挑戰: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企業已經不能單單依靠外部經濟的高增長和投資的增長來拉動其組織的發展;很多中國企業還麵臨著勞動和資源成本不斷上升以及某些行業的產能大量過剩等問題;此外,美歐日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仍處於不景氣狀態,歐債危機仍在蔓延擴大,國際市場需求不斷萎縮,全球經濟或將進入一個較長時間的低迷期。

近期國務院國資委也在不同場合強調:中央企業實現保增長、保穩定的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必須眼睛向內,將工作重點放在基礎管理上。與此同時,國資委還適時發起了“中央企業管理提升活動”。

我們認為,麵對當前經濟形勢,中國企業要做強做優,提高競爭優勢,必須向內看——從管理運營提高上要利潤,從能力提升中求發展。而要實現以上提升,與國際一流企業對標,找準管理短板是必由之路。我們建議中國企業通過建立科學全麵的對標體係,由表及裏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深入分析、找準差距、重點提升、全麵轉型,實現“標、本、藥”的緊密結合,真正夯實管理基礎並建立不斷完善的長效機製。從而實現質的飛躍,打造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

對標對什麼——不光對業績,也要對健康

所謂強而優的世界一流企業,沒有一個統一或量化的定義, 但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三個被廣為接納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共同特征:首先,要“大”,即具有足夠規模的體量,對行業乃至全球經濟具有顯著影響力;第二,要“強”,即不斷創造不俗的業績並保持所在行業的領袖地位;第三,要“優”, 即具有發展的長期持續性,基業長青,經曆市場變幻風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並積累了長盛不衰的國際聲譽。

無數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使我們相信,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不僅擁有有目共睹的出眾業績,更為重要的是業績背後的根本特質——我們不妨稱其為企業的“健康”——正是依靠這種特質的有力支撐,一流企業的業績才得以長盛不衰。

我們對世界各地500多個企業和組織、超過70萬名員工進行調研的結果顯示,組織健康程度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企業與排名後四分之一的企業相比,前者實現超出業界平均業績水平的概率約為後者的兩倍。我們也觀察到,即使身處惡劣的大環境,或全行業整體遭遇困境時,真正健康的企業也能一枝獨秀,創造非凡的業績,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

然而,真正實現組織健康正是許多中國企業所普遍欠缺的。組織健康可以概括為三個“力”,即——領導力、執行力和應變力。相較而言,中國國企在執行力上普遍與世界級一流企業有一定差距,表現為某些情況下問責不清、較不善於利用外部資源,以及由於內外部局限性所帶來的激勵不足等問題。基於我們多年來服務各國企業的經驗,一個企業雖然很難在這三個“力”的細分層上麵麵俱到,各個精通,但是做到這幾個方麵的有機結合將是中國企業追求的方向。

對標怎麼對——六個維度,九個因素

我們注意到,中國企業在與世界先進企業對標找差距和出路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三個誤區:“管中窺豹”、“淺嚐輒止”和“逐末忘本”。

所謂“管中窺豹”,指企業的對標在“廣度”上不夠全麵,僅僅關注某一方麵或某幾方麵的指標,沒有全麵地把綜合衡量企業業績的重要方麵都納入考慮。所謂“淺嚐輒止”,指的是企業的對標“精細度”不夠,看到差距便急於照搬“最佳實踐”以消除不滿意的結果,沒能進一步分解對標並深入尋找造成差距的深層次原因。所謂“逐末忘本”,指的是企業的對標“深度”不足,隻關注結果性的、硬性的業績指標,而忽略了過程性的、軟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