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點燃激情,與企業一起成長(2)(1 / 3)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小時候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戲的人並不多,而買東西吃的人則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哈利為此想盡辦法,有一天,哈利突發奇想:向每一位買票的觀眾贈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觀眾。但是老板堅決不同意他這個荒唐的想法。最後哈利提出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做擔保,請求老板讓他嚐試一下,並承諾,如果賠錢了就從自己的工資裏扣;如果贏利了,自己隻拿一半。老板這才勉強同意。於是,以後每次馬戲團演出時,哈利都會在馬戲場外高聲大喊:“來看馬戲嘍!

買一張票免費贈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他不停的叫賣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好幾倍。

觀眾進場後,哈利又開始叫賣啤酒、汽水等飲料,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之後覺得口渴都會買上一瓶飲料。這樣一場演出下來,馬戲團的營業額比平常增加了好幾倍。

在工作中,許多員工由於害怕承擔責任,一味地墨守成規,懼怕改變,不願意嚐試用新的方法做事。他們的做事準則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還有的人認為創新是老板的事,與自己無關,自己隻要做好分內的工作,對得起那份薪水就可以了。如果你這樣想,那麼你充其量隻能作為“墊底”的,讓老板放心,但絕不會令老板欣賞。因為在這個以新求勝、以新求發展的時代,主動創新的工作態度和員工創新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的高低。

“智慧是美的,因為是創造;創新是美的,因為是智慧。”職場的競爭法則中,你越有創新能力,你就越有核心競爭力,你的觀點和想法就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強,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事實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個人都有某種創新的能力。創新能力,是每個正常人所具有的自然屬性與內在潛能,普通人與天才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惠能和尚說:“下下人有上上智。”創新能力與其他能力一樣,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而激發出來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發展的,它是人類共有的可開發的財富,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能源”。

將壓力轉化為工作中的動力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地會遇上壓力。比如,上司不支持你的研究項目;同事不願配合你,以致耽誤了工作進度;當你試圖主動承擔某項重要的任務時,總是遭遇失敗;你幾經努力,剛開拓的市場卻因得不到企業的支持而不得不放棄等等。這些都是每個職場人士經曆過的。麵對壓力,如何去調適,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也是我們每個人不容忽視的問題。

麵對工作中的各種壓力,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它,上司就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你。因為對於上司來說,他們希望聘用的員工不僅能夠麵對壓力,而且最好還能在壓力下煥發出勃勃生機,以飽滿的精神去挑戰壓力。如果你能在工作中表現出自己不但可以承受壓力,而且還歡迎壓力時,你將會獲得額外的青睞。

英國著名作家、演講家迪士累利是在遭受了一係列的失敗打擊之後,才在文學領域取得了人生曆程的第一個成就的。他的作品《阿爾羅伊的神奇傳說》

和《革命的史詩》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甚至有人罵他是個精神病患者,他的作品也被人們視為神經錯亂的標誌。但他毫不氣餒,依然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後來終於寫出了《康寧斯比》、《西比爾》和《坦康雷德》等優秀作品,深受讀者喜愛。

迪士累利作為一個傑出的演說家,他在國會下院的首次演講卻以失敗而告終,被人戲稱為“比阿德爾菲的滑稽劇還要厲害的尖銳叫嚷聲而已”。

麵對自己那充滿學識的演說屢次遭到人們的冷嘲熱諷,迪士累利苦惱之際,舉起雙臂大聲向人們喊道:“我已多次嚐試過很多事情了,這些事情都是在你們的嘲諷下最終取得了成功。我堅信今天的嘲諷隻會令我更加努力,總有一天,你們聽到我演說的時機會再次來臨,到那時,也許該嘲笑的是你們!”

事實的確如此,這一天果真來了,最終,迪士累利在世界第一次紳士大會上那扣人心弦的演講,向人們證明了他的確是最偉大的演講家。

迪士累利在成為作家和演講家之前,他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受到了人們的否定,但是,他沒有因為受到阻力就放棄,而是把來自外界的壓力都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最終才取得成功的。

迪士累利在巨大的壓力麵前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應該令所有人學習。假如他當初在壓力麵前畏首畏尾,不敢向壓力挑戰,那麼他就不可能成為偉大的文學家和演講家。

因此,麵對壓力,與其一味退縮、逃避,還不如勇敢地麵對,並把它化作前進的動力。這樣,我們就能獲得更多的力量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難,從而完成那些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