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我回來了(二)(1 / 2)

翌日,楊平安在管狐兒的陪同下出了道宮。

酒長老在屋頂躺著看楊平安走遠,舉起酒葫蘆痛飲。

“我沒有那麼多拖累和因果,也不用麵對當年的艱難險阻,當年我引你入道,現在該你引我入道了。今日出門,再沒有清平,隻有楊平安。”

這是楊平安臨走時說的最後一句話,沒有任何掩飾地站在大殿外說的。

其他大長老昨日俱皆出關,現在也都在各自宮殿靜室坐著,感應楊平安的氣息遠去。

楊平安的話語自然也聽了個真切。

各人反應不同,不需細表。

此時旭日初升,陽光普照,鍾鼓之聲響徹京都,是道觀的道士們在做早課了。

管狐兒跟在楊平安身邊,滿臉都是疑問,對於剛才的話,還有酒長老沉默的反應。他性格雖然跳脫,萬事不縈心,但不代表他笨。

性格跳脫的人,都聰明。

一個從來沒有提起過的猜測浮上心頭,話到嘴邊又咽下去,看著楊平安硬梆梆的臉,不敢說話。

對這個他照顧了兩年的孩子,頭一次感覺到了陌生和距離感。

他們要從道宮後門出去,所以往北走。

道宮是在當年大靖的皇宮的基礎上擴建起來的,東西對稱,最核心處是長老院,前麵有神殿,然後是道宮的運行中心,高層們處理事物的場所。

軍務、民生,所有關係天下的國策政令都是從這裏發出。

後麵是長老院的九宮大殿: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一塵道長在“一”位置,酒長老是最前側中間一所,“九”位置。

一路向後,陽光灑在側臉,楊平安神情慢慢的緩和下來,然後帶上笑意。他和管狐兒兩人都是空著手,袖子一甩一甩的走起來很是好看。

兩人的行李隨後會被人送到家裏。

“狐兒哥,歡迎你來我家。”

“嗯?”管狐兒被楊平安叫名字叫習慣了,忽然聽到“敬稱”,還有點不太習慣。不過,看著楊平安蒼白的小臉上綻開的笑容,心裏也放鬆下來。

出了門,上了馬車,一路無話。

馬車在小院前停下,門開著,庭院種著一株棗樹,棗樹開著花,一對老夫妻在花下說著話。

楊平安下車,在門口停住,看著這幅場景,深呼吸,揉了揉臉,捏出一個笑容。

一百年沒見了,好想念你們……

楊平安抬腳邁過門檻,一如當年,打了聲招呼。

“爹,娘,我回來了。”

楊母猛地回頭,見門口影影綽綽有個人影,那身形,那聲音,楊母捂著嘴,一瞬間,淚如雨下。

三年了,兒子,終於回來了。

…………

管狐兒坐在棗樹下,哭得淅瀝嘩啦的,楊母都停下來半天了,他還在淚珠子吧嗒吧嗒地一直往下掉。

一時間,楊父楊母手足無措,趕緊拉著孩子坐下,手絹遞上,寬慰話說著。

楊父進屋端出一盤糖果,葡萄幹,各種零食。

都是尋常備下的,就是為了等著哪天楊平安突然回來。

楊母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心中抑鬱被衝散了大半,老懷大慰,管狐兒這麼一哭,她反倒沒什麼想流淚的感覺了。

一隻手握著一個,感覺好像自己多了個兒子。

管狐兒剩下一隻手,一邊抹眼淚,一邊往嘴裏塞吃的,看的楊父開懷大笑。

楊平安:“……”

好半天,管狐兒吃夠了,運轉法力平定心境,小院這才安靜下來。

感覺有點不好意思,他用袖子抹了抹臉,站起來恭恭敬敬地給楊父楊母鞠了個躬,“見過伯父伯母。”

好嘛,這會兒想起來問好了,楊平安懶得吐槽。

兩人都是吃過早飯後回來的,不用楊母張羅著做飯,四個人就這麼坐在院裏說閑話,太陽漸漸升起,但這時候還不算熱,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稍稍出一層白毛汗,渾身通透,舒服的很。

說著話,兩人的行李就送到了,老娘老父就忙著給兩人收拾房間,好在平時也一直打理,並不費事,楊平安不能多動,就在這院裏歇著,管狐兒大呼小叫的跑著幫忙。

對的,就是這種感覺,楊平安閉上眼睛,默默地想,意識沉到深處進入道宮,摸著魂繭,想必你也一樣吧,一定很懷念,笑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