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關意識的問題,“楊平安”想了一個辦法,即是再走一邊記憶回溯;隻不過這次是清平帶著平安,以第三視角去看。
清平也不知道,在走到盡頭時會發生什麼,是兩者自然融合沒有主次,還是以一人為主,另一人的隻是一份陌生的記憶。
但無論怎樣,都需要時間,這個時間,是兩年。
師傅說,會在講道之日醒來。酒道長默默地想著,手上不停,“快了,還有一個月就到講道日了。”
可惜講道之事自己必須在場,不然酒道人寧願時刻守在楊平安身邊。
酒道人也收過弟子,可惜打仗的那些年都死光了,沒死的也都修行不成,被打發到地方去造福一方去了。
兩年前動了心念,就又收了一個弟子,名叫管狐兒,是個十五歲的少年,人如其名,最是精靈古怪,狡猾如狐。修行境界吧,築基有成,氣未滿倉,資質比向道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管狐兒父親都是道宮宗師,在酒長老的護衛道兵裏當統領,名叫管廊。
管狐兒也不算特殊,其他八個長老殿裏也有類似的弟子,說是弟子,頂多算個記名的童子,好身前伺候著。
畢竟大宗師中最年輕的酒長老現如今都活一百二十載了,要是忽然收個親傳,年紀輕輩分高,放在哪裏都不合適,容易亂套。
真有那種十分喜愛的,也是借徒弟徒孫甚至重徒孫的名義帶在身邊,用心調教。
這種事畢竟少之又少,可以忽略。何況道門學院發展壯大,人才輩出,什麼絕頂天才見不到,真要想傳下自己的一身本事,多的是新進弟子等著挑選,又何必找些空有潛力沒基礎的萌新,培養起來也費力。
學院教的東西是一樣的,修行入了門後,基本就無需長輩多嘴,入道之人漸多,經驗豐富,按部就班的修行即可,不過是個明心見性的問題。
項霸王和魔仙子分別去了南疆和北方,原本的兩位被調回來坐鎮京都。
南疆的那位叫羋雄,原本是楚國的大祭司,神官出身,對南方蠻子的巫覡很感興趣,畢竟算半個同行。
從北方歸來的是贏烈,原趙國的鎮國大宗師,一身冰屬性法力,也算是得天造化,畢竟趙國以北就是茫茫草原,每年的白毛雪,曾為他進階大宗師貢獻不少。
兩人對於楊平安的傷勢都有所幫助,再加上簡中行和一塵道長,楊平安能三年穩住傷勢不再惡化,已是幸運。
說起來,諸多大宗師,與清平雖有亡國之仇,卻沒有滅家之恨,對於他們來說,除了少的又少的家族牽掛,唯一的追求就是得聞大道,修行有路了。
而清平道長對於他們,就是亦友亦師,眾人壽限都已經不多,若是不能更進一步,怕是要魂歸幽冥,這也是眾人如此熱心尋找並回護楊平安的原因。
最不濟,還有個重來的機會。
南疆的戰爭很快就打完了,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項霸王的威名是在南疆百族部落裏尤其好使。
大宗師們很少會出手屠戮普通人,哪怕是蠻人。
但是道宮統一戰爭的時候,南疆部落的首領門一看,哎,中原人在打內戰呢,咱們去占占便宜吧。
說幹就幹,十幾個大族召集了七八萬的戰士,亂糟糟地出山,還沒搶過癮,項霸王就來了,將對麵的大巫師生生打的吐血逃竄,三十年不敢北望,剩下的小兵小將們,麵對殺氣煞氣全開的大宗師,還能怎麼辦,血流成河唄。
從此,在南疆百族,霸王之名可止小兒夜啼。
這回,商人們跟著道宮又賺了一筆,大批的奴隸被運到內地開荒種糧,修葺道路水渠。
道宮在這方麵經驗多多,有著完整的流程和手續,保證蠻子們不會鬧事,甚至還可能“樂不思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