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鳳清歌那一副看好戲的表情,他們兩個人肯定是合起夥來算計他,散步謠言,玷汙他的這等事情,一定是鳳清歌那個家夥搞的鬼,而鳳無殤一直給他撐腰。

可惜鳳清塵一眼暴紅,剛才的事情令他對鳳清歌痛恨至極,竟自然的將鳳清歌和鳳無殤歸到一起,他倒是冤枉鳳清歌了,鳳清歌一夜思索怎麼弄到十塊帝王綠,可真沒時間散布謠言。

“父皇明鑒,兒臣側妃之死,確屬意外,這流言蜚語,兒臣自然不怕。”鳳清塵知道此時多說無益,還是簡單表明他冤枉為好。

朝臣的眼神變得晦暗不明,幾乎都在心裏呐喊,‘二皇子可真是睜眼說瞎話,那新側妃可是您親手殺了的。’

第一次原本對立的兩撥陣營,不約而同的相視,意味深長,互相保重的惺惺相惜。

皇帝微動了一下喉結,“你們,有什麼看法?”皇帝也覺得無奈,卻詢問低下臣子的意見。

那些二皇子黨們紛紛表明,相信二皇子清白,那些人都是妖言惑眾。

各個說的義憤填膺,一副忠心護主的模樣,都紛紛下跪,表明對二皇子的忠心。

二皇子唇角閃過一絲得意的笑容,非常滿意這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而皇帝的眼神變得越發幽深起來,眼中不經意間閃過一絲嫉恨,之後便恢複如常。

隻有鳳無殤非常快速的捕捉到了剛才皇帝的變化。

功高蓋主,最為君主所不能忍,即使是親生兒子也不行。

皇帝心裏嫉恨,這些臣子急於是表明立場,紛紛擁護二皇子,而其餘那些不為二皇子求情的便是鳳無殤的人。

皇帝看的很清楚,這所有的臣子陣營分明,卻沒有超過五個是他的人,看來他對二皇子太過縱容了,在沒定太子之前,他居然忘了自己的身份。

這時,皇帝心中已對二皇子產生深重的芥蒂,開始為二皇子謀反做應對準備,之後幾個月皇帝都在暗中部署自己的勢力,這自然是後話。

太傅這時上前一步說話,語氣冷靜嚴肅。

“臣以為,百姓口中的流言蜚語就像是一把軟劍,朝廷重壓之下,物極必反,會給百姓落下話柄,無論是算命者說二皇子有血光之災也好,還是不利於二皇子其他的言語,都不能強硬鎮壓,唯恐讓百姓以為二皇子殘暴,不重民心,且任由百姓胡言亂語,不做處置。”

太傅所說不無道理,物極必反的道理很明顯,太過重視反而令人生疑。

二皇子一直沉默不言,他在思索這事如何平息?

太傅所說的道理很明白,若他真要出麵澄清或者極力鎮壓,都會讓那些愚民死死抓著這件事情不放,又會引起其他謠言,隻有等時間消磨,讓這無端謠言止住。

可是二皇子心中隱隱的覺得不對,因為太傅是鳳無殤的人,他能提出什麼有利於他的建議,一時之間心中有些糾結。

就在二皇子還未思及關鍵之處,皇帝倒是直接拍板決定了,道,“太傅所說有理,二皇子好自為之。眾卿可還有事啟奏?”

皇帝已經不想在糾纏於二皇子的事情。

這時候一直沉默不語的鳳無殤,上前一步,語氣淡然中夾雜著冰冷,“臣有事啟奏,日升國近來在金元邊疆擾亂不斷,有出兵侵擾金元國土的跡象,請皇上早作準備。”

鳳無殤寥寥的幾句話占據了絕對的主動地位。

他直言日升國定會出兵,請皇帝早做準備,而不是問皇帝意下如何,由此便是主導了皇帝的決定。